段振的苹果七十二变
2006年11月1日,记者在王府井大街带了一盒特殊的苹果进行采访。 德语男:“没见过,这是怎么画上去的?——在西方过圣诞节的时候,有圣诞树,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装饰,但是很遗憾,没有这么漂亮的苹果作为装饰。”
英语女:“拿一个。”
游客:“没见过——这个是怎么画上去的?”
游客:“行行,真是没有见过。”
游客:“这是非洲吧?”
这样的苹果就长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的这个苹果院里,这个正在敲着盆赶鸟农民叫段振,他就是这些苹果的主人。2003年,他带着这些苹果参加了北京农业博览会。
段振:“像人家都是大企业,它有展位,像我这个没有展位,没有展位,就是通过关系,给挤出来一块下地方,小地方展不开,就摆了七个苹果,我这一盒是8个,只能摆7个苹果,就那一块小地方。”
就是这七个苹果,一下子就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并且以平均每个苹果100元的售价被参观者一抢而空。当时带他去参展的成安县农业局长吴长海就亲眼目睹了一切。
成安县农业局长 吴长海:“当时的时候呢就好多的参会的人员,客商什么的,都挺稀奇的,那么好多人围在那儿,索要资料呀,看苹果,都是觉得稀罕,多少年了,没见过。”
在段振的苹果园,几乎所有的苹果树都像这样挂满了瓶瓶罐罐,那种100元一个的苹果就长在这里的苹果树上。别人的苹果论斤卖,他的苹果却论个卖。别人的苹果地每亩只能收入三四千元钱,而他的苹果地平均每亩却能收入上万元。
六年前,当地一棵苹果树上的苹果,被树枝挤压变成了非常奇怪的形状后,被果农不舍得卖。反而收藏了起来。这件事一下子引起了段振的注意。
段振:“无意中,给我一个启发,给我产生一个灵感,我说是不是有一种切实的方法,改变这个苹果的这个形状,让它更美观。”
这件事给当时还在经营塑料袋加工作坊的段振一个启发,为什么不在苹果的外型上入手,来增加苹果的价值,改变当时苹果卖不出好价钱的现状呢?
段振:“考虑它比一般的苹果增值,它变了形状肯定要增值,这个苹果比较奇特,比较新鲜,包括一看,这个苹果比一般的苹果就是不一样。”
2000年段振决定承包果农周月光的一棵苹果树,自己做实验。可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去以后,不但遭到了周月光的拒绝,同时也招来了其他果农的冷潮热讽。
农民 周月光:“我说苹果是一个圆苹果,本身是个圆形的,扁圆形的,他非弄个方的不行,完了我不同意,我说你简直是神经病,你胡来,不可能的事。”
农民 李树清:“来了一说这个事,拿着个瓶子,我说啥东西,搞这个了,你纯粹神经,肯定神经的很了。”
好说歹说,段振最后以苹果树平均收益的两倍作为赔偿,周月光这才答应把这棵树借给他。就这样,段振在一片诽议和嘲笑当中开始了自己苹果变形试验。
他从废品收购站里找来了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头瓶子套在小苹果上。
段振:“这样,这个就可以挂上去。”
苹果一年只接一次果,等待苹果长成,这中间需要大概六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让段振感觉是那么的漫长。
段振:“这个苹果你看,这个苹果在小时候套进去,长这么大就拿不出来,取不出来,你比如说那个苹果再一长,等到苹果长熟以后,你再取出来,玻璃瓶打碎,那个苹果就划伤了,划伤了以后,这个苹果都烂了。”
记者:“头一年就所以失败了?”
段振:“对,失败了。”
第一年的失败并没有挫败段振研究的信心,反而让他摸索出了苹果变形的门道,第二年他用铁盒代替了玻璃瓶子,这回苹果能从圆柱形变成方形吗?
段振:“这个模具就是把苹果套进去,它长成以后,四个面,有能抽动的东西,它能打开,打开以后呢,就是说,能取出来,取出来。” #p#分页标题#e#
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当段振等到苹果成熟该取出了的时候,他却又傻眼了。
段振:“就是不吸收阳光,长的比较小,就算它长成了,个儿也小,就是这个,第二年又失败。”
农民 李树清:“这个苹果本来就是自然生长的,你要它长成长的,圆的,或者方的,这都不行。”
由于苹果吸收不到阳光,铁盒的实验又失败了,但段振不但没有气馁,反而对苹果变形的试验更加着迷。家中的塑料袋加工作坊,也因为他的疏于经营也变得萧条起来。只有妻子和孩子仍在苦苦坚持,维持着家里的日常开销。
妻子 郭改文:“那个时候,他也不花多少钱,我也不管他,后来他一年一年,他越搞越多,越搞越多,他花起来花得多了。”
妻子 郭改文:“不着急啊?心里不火辣辣的吗?”
段振并没有把妻子的情绪当回事,总结前两次的失败教训,这一次他准备用塑料瓶代替玻璃瓶子和铁盒,而且还扩大了实验的规模。
然而,由于塑料瓶子不透气,瓶内温度太高,导致苹果腐烂,这第三年的实验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段振:“它高40来度,这个苹果能不烧伤?就产生这么一个问题。”
三次失败得来的经验,让段振感觉胜利离他越来越近,正当他准备向妻子要钱进行第四次试验的时候。本来就有些反对他试验的妻子像点了火的炸药包一样,瞬间引爆了。面对记者,妻子诉起了她的苦衷。
妻子 郭改文:“我说你是败家子,许了你算倒了血霉了,我也不和你过了,过不成了。”
女儿 段伟丽:“为了苹果,俺爹俺娘天天吵、天天吵,烦死了。”
段振没想到,小小的苹果弄得家里人怨声载道。他的失败不但成了果农们的笑柄,也成了夫妻间战争的导火索。段振觉得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段振:“想问题想得太多了,造成失眠,整个晚上,整个晚上睡不着觉,睡不着觉,有时候就抽烟,最厉害的一次,能抽到三包烟。后来想总结这个经验,跟老婆吵架也好,生气也好,为什么造成这个地步,也就是为了这个苹果,这个苹果。”
段振:“想放弃,真的,走到这个地步了,太难了,我要不搞,不继续搞下去,半途而废,他们更说我是神经病了。”
在变形苹果的试验上,再大的困难段振都能克服。但妻子的经济封锁,却让他的试验举步为艰。
段振:“就是借钱最难开口,可是你不开口,又不能继续搞下去,我这一项事业就半途而废,所以在思想斗争,特别激烈的状态下,没办法,就向我一个好朋友周志鹏借钱。”
周志鹏是段振多年的好友,两人关系亲如兄弟。过去记者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变形苹果的卖点,再加上对段振的了解,他觉得段振一定能成功,就把钱借给了他。
好友 周志鹏:“家里一共4500块钱存折,当时你要跟老婆说了以后,老婆她绝对不同意,觉得两个神经病,他弄了,你也跟着弄,绝对不中。那个时候我就背着老婆,把这个存折带着身份证,给了他了。”
有了这4500元钱,段振根据过去失败的经验,借用以前的塑料袋作坊,用低密度聚乙烯研混合其他材料,做成了具有透气性的塑料瓶套在苹果上。
记者:“这个东西怎么拿出来呀?”
段振:“这个东西呀,取出来很方便,用刀子拉开,拉开以后,你看。”
苹果模具终于被段振研究出来了,就在变形苹果马上要收获的时候,他却又在忙活着在塑料瓶上贴图。这下,段振的苹果不仅变了形状,还长上了各种图案。
段振:“这一面是唐僧,你看,是吧,这面是孙悟空,这个是沙僧,这是个猪八戒。”
变形苹果的研制成功,让段振出了名,2003年他生产的100套艺术苹果在农博会上以每套800元的价格全部售出。而平均100元一个的天价苹果,也让过去那些瞧不起他的果农开始佩服起了他。
农民 李数清:“普通苹果一亩地三四千块钱,现在就是搞这个,就平均这一亩地能捞到八九千。” #p#分页标题#e#
从那以后,经过段振的严格把关,眼前这片将近200亩的苹果林能够被挑选出来装进精品盒的苹果只有10%。但靠这仅有的10%的精品苹果,和在农博会上打下的人气,足可以让他赚足腰包,而剩下的苹果也都以每公斤高出普通苹果约4元的价格售出。
段振:“你看这个,这个图案,这个图案都有很多大区别。”
记者:“就像这样的能装进去,这样的不能装进去。”
段振:“对,这就是报废果。”
收购商 王树林:“不能再少给留点了。”
段振:“那到时候看吧,到时候看,看情况吧,怎么样?”
收购商 王树林:“要是订不完了,多少留我点?”
老段:“行。”
记者采访的时候,正遇到当地的苹果经纪人王树林到花店村收苹果,他看到段振的苹果很感兴趣。
收购商 王树林:“我今天第一次看到这个艺术苹果,有方型的有圆形的,看着挺不错,果面也挺好,还有其他的图案,我看这个肯定好销。”
尽管现在段振的苹果地已经发展到近200亩,但要想买到他的艺术苹果,还是要提前一年预定。专程从邢台赶过来的宋光平就扑了个空。
客户 宋光平:“我从报纸上看到成安的一个农民种出来金苹果,觉得报纸上看着挺好,我就先过来看看。”
记者:“你今天买到了吗?”
客户 宋光平:“没有,过来以后,他暂时现在这边的东西都订出去了。”
记者:“那怎么办?”
客户 宋光平:“那没办法,只能空跑一趟了。”
从去年起,段振又试着研究起了葫芦形的苹果,但由于技术不成熟,苹果长到半腰上就不再往下长了,所以,在今年的收获期,葫芦形的苹果并没有长成。
记者:“你觉得这个葫芦到时候长成型了,价格会比一般的要高吗?”
段振:“那肯定比一般的方型的,包括那个圆苹果肯定要高,因为这个苹果它本来是一个圆苹果,你结成葫芦状,它更奇特,所以它价格比一般的苹果高,再一个搞这种东西,就是苹果结成葫芦,它的难度比较大,就是说今年吸取经验,明年咱们有可能要成功。”
现在,妻子因为看到了效益,也加入到了他的研究中,替他做起了塑料瓶。葫芦苹果没有长成对段振来说并不意味着失败,明年,他会继续进行变形苹果的研究。
责编:肖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