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生猪经纪人的赚钱门道

2024-11-08网络转载浏览:7694次

与往常一样,河南省大刘镇陶庄村村民陶忠辉,清晨5点起床,简单洗漱,吃过早饭后,不到6点就匆忙出门,到周边村镇收购生猪了。

记者:“开这辆车走吗。”

大刘镇陶庄村村民 陶忠辉:“对。”

陶忠辉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收购生猪,一年四季,他几乎天天出门收购,今天他在师庄村的经纪人已经帮他联系好货源,到了农户家,只要猪的质量符合要求,他很快就能把猪收上来。

经纪人 师红业:“这猪漂亮着呢。”

记者:“收她家的多少猪。”

陶忠辉:“今天他们家收10多头,差不多,11头左右。”

记者:“他是经纪人?”

陶忠辉:“经纪人,对。”

记者:“他帮你收。”

陶忠辉:“对,他帮我找猪,他给我联系猪,他联系好谁家有猪,他给我打电话,打电话之后我来,来了看猪质量行的话,我们就商量价钱。”

师庄村村民 李翠枝:“给他们,他们去卖。”

记者:“那价格上你自己去卖会不会更高点。”

李翠枝:“差不多,也不高,有时间还卖得低。”

经过简短的讨价还价后,陶忠辉与养殖户李翠枝在经纪人的撮合下,很快以每千克(kg)16.5的价格达成了交易。

师红业:“这1头就2千多元,260斤 2000多元。”

生猪对陶忠辉来说是多多益善,收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在李翠枝家买了11头后,他还要到其它村去收购,等中午凑满30头左右,才转手拉出去销售。

记者:“卖到哪儿去?”

陶忠辉:“漯河双汇,这11头能赚多少钱,毛收入200多块钱。”

漯河市有双汇、汇通等25家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230亿元,仅双汇年收购生猪就在300万头以上,企业对生猪的需求极大的激起了当地村民的养猪积极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然而,当一些养殖量少的散户把猪养大了以后才发现,卖猪是件麻烦事。

农户:“主要是自己没有车,交通不是多好,一出去就是1天,自己家还有猪。”

李翠枝:“卖猪排队排得时间长,猪再饿饿,自己还得吃,再吃吃饭,成本增加了,对。”

在漯河除一些规模养猪场外,大多数农户则是以小规模散养为主,他们的猪1次出栏10多20头,专门租车到企业卖,跑一趟不值得,不跑又卖不出去。

企业鲜冻事业部副总经理 桂锦兵:“上门去收我们还没有做到,因为上门收购牵扯到一个物流运输相对来说需要的车辆比较多,而且中间的程序也比较多。”

企业不上门收,自己拉出去也不方便,就在散养户为如何卖猪左右为难的时候,陶庄村的村委会主任陶耀辉却看到了一个赚钱的门道,于是,他挨家挨户上门收购村民散养的生猪,然后转手卖到双汇集团,赚取中间的差价。

陶庄村村委会主任 陶耀辉:“这样集中起来收,给农户帮忙,等于我们也得到一定的好处。”

看买卖猪也能赚到钱,村民们纷纷投入到收猪的行列中,并且收猪的战线逐步从本村扩大到其它乡镇及周边县市。然而,在为散户解决了卖猪难后,村民们却因为只有企业一个单一的销售渠道而犯难,在漯河企业的收购价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猪源多的时候,价格会相应的往下调。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不受影响,2002年,陶耀辉联合村里的另外7户人家,希望大家把收上来的猪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定的量,拉到外地卖,开拓新销路。

陶耀辉:“ 一个人毕竟力量小一点,人多了合起来力量大一点,市场也可以跑开一点。”

2002年,大量四川猪卖到漯河,企业收购价有所下降,这时陶耀辉大着胆子拉了60多头猪到武汉市生猪屠宰市场,试着销售。

陶耀辉:“拉着去了,头一次还可以,赚了点钱。”

第一次跑武汉市场,陶耀辉平均1头猪比在漯河卖多赚20多元钱,这使他倍受鼓舞,之后,在8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又相继打开浙江、上海、深圳等市场,并与那些地方的经纪人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旦外地市场的价格高于漯河,就把收来的猪运到外地销售,记者拍摄时,合作户陶盘根正好接到一个杭州的订单。

杭州的订单需要180头猪,价格每千克(kg)比当地高8毛,接到订单后,陶盘根电话通知其它7户,让他们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到散养户家去收猪。#p#分页标题#e#

陶庄村支部书记 陶书德:“接到电话,我们就分散下去收猪,收上来放在这儿,再装大车拉走。”

2008年4月18日,接到订单的第二天,清晨6点,8户人家都把猪按数量收了上来。

陶庄村村民 陶盘根:“我拉20头。”

记者:“拉了20头 跟他们凑在一起?”

陶盘根:“对,凑在一起,小三轮拉过来再合在一起装大车。”

记者:“就是大家的汇在一起再用大车拉走?”

陶盘根:“对,对 是的。”

记者:“那你1个人可以收这么多,自己拉到外地市场。”

陶盘根:“ 1个人收不起来,1个人收不了那么多猪。”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1天最多能收二三十头猪,无法完成这样的大订单,所以他们8户人家,不管谁接到这样的订单都会彼此帮忙,共同完成。

村民 陶盘根:“凑在一起量大,价格就高,我自己去卖,1斤少2毛钱。”

8户人家收来的猪凑在一起,平均一天至少有200头,因为有量,降低了运输成本,这样做还减轻了他们收猪的经济压力。

合作收猪户 陶满盈:“人多了资金上雄厚一点,生意好做。”

记者:“你必须先垫钱把猪收上来,卖出去才能拿到钱?”

陶满盈:“对,对。”

每一次接到订单,猪收上来后,他们都要按照猪的大小先进行挑选,今天挑的时候,不知为啥,陶耀辉发起了脾气。

陶耀辉:“我叫你不要哄大的,你非得哄过来,你哄大的还不得挑,给大的挑回去,大的挑回去,小的赶走。”

记者:“这是怎么了?”

陶耀辉:“错了,大的哄过来了,装小的,他把大的哄这边来了。”

原来,杭州市场不要大猪,而赶猪的人把大小混在了一起,陶耀辉怕,这样做,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意。

陶耀辉:“杭州这边他们要小的,湖北跟湖南那边他们要大的。”

重新挑选后,不到9点,拉往杭州的猪终于装上了车,这180头猪拉到杭州扣除各种成本,比在漯河卖能多赚3千多元钱,等销售款返回后,按每家所收猪量的多少分配到各户收里。现在像这样的订单他们平均二三天能接到一单。目前,陶庄村的收猪户都效仿他们的做法,相互合作买猪、卖猪。

陶庄村村民 陶忠安:“一块卖肯定有好处,可以卖个好价钱。”

记者:“为什么? ”

陶忠安:“量大。”

记者:“量大价格就高?”

陶忠安:“对,上车搞得快。”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