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的独门生意
邓桥养:“一定不要单单从那个果品去赚钱,还是要从那个苗子去增加一点附加值。”
邓桥养用从福建购买的枇杷和安山村的野生枇杷做嫁接,培育了大量的枇杷幼苗。因为他的枇杷卖出了好价钱,自然开始有村民来找他买苗了。潘锋务是安山村小学的教师,为人谨慎,前后足足观察了邓桥养三年。看到种枇杷真能赚钱,潘锋务才决定自己也来试一试。
潘锋务:“一亩大概种20多棵左右,我想先少种一点试一试。”
邓桥养:“他就在这里买了560棵的苗子回去,当时可能560棵的苗子。这些都是15元钱一棵,比较矮一点,这一棵就卖20元钱。”
邓桥养卖枇杷苗本来是为了增加收入,没成想此后却得到了意外收获。2006年,从化市政府开始评选“一村一品”,要选出一些村镇的特色主导农产品,他们看中了安山村上千亩的枇杷,找到了领头大户邓桥养。
从化市吕田镇农业办公室巢金红:“我们觉得这个是有发展潜力,他的规模比较大,带动农户比较多,所以把他的枇杷申报为‘一村一品’。”
邓桥养被认定为从化市枇杷种植大户,政府帮他注册了商标。这样一来,他的枇杷价格涨高了将近一倍,来找他买枇杷的人也越来越多。
邓桥养:“我们基本上天天都要摘,但是只能够,产量可能有时多一点,大熟期一天就几千斤了,小熟期的一天就几百斤了。”
枇杷的产量和销量都增大了,但邓桥养却突然接到了好几个投诉电话。
邓桥养:“我们当时就知道了这个枇杷十成十熟的,风味最好,就打了包装给他们拿走,拿走呢,过了两天他们打电话给我,就反馈了一个意见,说我们的枇杷有烂的。”
熟透的枇杷皮薄肉嫩,很容易被划伤,保鲜时间也很短,运输时很容易出现伤疤。
邓桥养:“经过他们这样说,我后面就做了一次尝试,就拿六成熟的,好像这些果一样,六成果的打包装给他们,他们拿回去就说枇杷是酸的,老邓!我就觉得进退两难了,熟的给你你说我的枇杷是烂的,把六成熟的给你,你又说我的枇杷是生的,不甜。这个问题我怎么去解决呢?
邓桥养正左右为难,从化市农业局派人送来了一本小册子,说邓桥养的枇杷作为从化“一村一品”土特产,资料被刊登入册,分发到市区各大酒店和旅行社。
邓桥养:“这个就是我们的从化旅游指南。这些枇杷都是我这里的,安山枇杷吗。”
记者:“还有你的名字!”
邓桥养:“电话号码、名字什么的都有。”
这本小册子让邓桥养茅塞顿开!他决定,要让那些来买枇杷的顾客亲自采摘。邓桥养开始绞尽脑汁琢磨怎样才能让顾客满意。附近的山上有很多平时少见的野生植物,邓桥养想采集一些移栽到枇杷种植基地里,分别挂上标牌、注上名称供人观赏。
邓桥养:“来到这里既有果吃,又学到知识,又辨别到什么叫做稀有植物,包括那个中药植物,他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个也是一个亮点。”
为了不出差错,邓桥养求助了一个朋友——吕田中学的生物课老师孙观灵。
孙观灵:“他说想搞一些比较特色一些植物,吸引游客的眼球。有时候给他们一个名称就好一点,如果你不挂牌子,就不知道这个是皂角。”
邓桥养:“这个叫金缨子,它是蔷薇科的,也是一种中药。”
除了为枇杷增光添色之外,邓桥养还决定在种植基地里修建水泥路。
邓桥养:“修这个路我们就花了很大的投资,不计其它成本,单单人工都20元钱一米的。必须有这个路,因为很多那个是泥巴,那些顾客那些人,加上那些女士们穿着高跟鞋,走那些泥路是不好走的吗。”
不但在基地里面修了路,邓桥养又投资40万元修建了从国道通往山上种植基地的道路。
邓桥养:“路通财通,要搞好那个路,才能够把自己山沟里的产品让那些客户来买到,才能够安全地运出去,第二个才能够吸引外边的游客来到这里。”
做好这些准备之后,邓桥养把枇杷根据成熟度划分出采摘区,每位成年游客交25元的采摘费就可以现摘现吃。
李虹广州游客:25元还可以啊,好玩吗,又可以吸氧。
最熟的枇杷最难运输,这个让邓桥养头疼的难题,在搞起现场采摘之后就迎刃而解了。
游客:“吃多了、吃饱了也不怕,它对那个肺呀,枇杷膏不是说润肺止咳吗。”
如果有游客想带走一些枇杷,可以现场装箱、直接购买。
记者:“这里面有多少?”
邓桥养:“这是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