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放跑了林蛙赚回了钱

2024-11-09 16:08本站原创浏览:6430次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刘彦良:“母抱来了之后就把它抱上了,抱得相当紧,人都说生死恋,它这个才叫生死恋,如果说在它能抗拒的力量下,实在抗拒不了,它没有人的力量大,你才能把它们分开。”

蛙卵里每一个小黑点样的东西就能孵化出一个蝌蚪,可是养殖户一般却很难做到,特别是用了三年以上的孵化池子,不是蛙卵孵化不出蝌蚪,就是蝌蚪不明原因的死亡,成为很多养殖户破解不了的技术难题,而这其中的秘密刘彦良心里一清二楚。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刘彦良:“我要告诉别人,别人都那么干,他就省钱了。我要不告诉别人,我得省多少钱啊,他们费钱去呗,是不是。但是这个协会成立了,我感觉保守不行了,有些问题必须都得公开。”

一般养殖户用了三年的孵化池必须舍弃,还得重新再挖掘一个池子,才能保证孵化的蝌蚪不死,为此增加很多费用,而刘彦良却从来不用更换孵化池,孵化的效果还好。就是这个被别人看作求之不得的技术,刘彦良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秘密公布于众。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刘彦良:“你知道年年咱们这个蝌蚪池子用了三年以后不能用的原因吗?当时谁也说不上来。后来就告诉了,就是年年产生的沉积物,它产生了沼气把这个蝌蚪薰死了,所以你这个池子不能用。”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徐智贤:“池子清一下以后,撒上生石灰,在放点什么玩意消毒,这都是我们会长总结出来的经验。”

柳树河村的郑茂友几年前也养殖林蛙,就是因为解决不了林蛙孵化技术赔了本,自从刘彦良把这个技术公布以后,郑茂友不但学会了孵化,而且还专门做起了蛙卵生意。

记者:“你这个是按团收购的?”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郑茂友:“对,一团多少钱。”

记者:“他们买这个东西回去繁殖?”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郑茂友:“对,就是繁殖,我在乡下收是每团两块五六,我卖给他三元五或者四元钱。”

记者:“你这一春天能卖多少团?”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郑茂友:“能卖两万多团。”

解决了林蛙孵化技术难题,冬季越冬也是一个棘手的事,从每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3月份,林蛙一直要在越冬池里冬眠,水的温度和深度 控制不好,林蛙很容易因为缺氧被憋死。

在这方面胡贵臣也总结了一套林蛙越冬经验。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胡贵臣:“用水泵抽,从底下往上倒,上面砍一个冰窟窿,来回循环。”

记者:“把水循环起来?”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胡贵臣:“循环起来,一循环不就有氧了吗。

自从刘彦良主动和大家交流养殖经验以后,胡贵臣和于祥也逐渐改变了以往那种相互抵触和防备心里,胡贵臣主动把林蛙越冬技术告诉了于详。而于祥也废除了隔在他们之间的那道塑料膜,说起当年怀疑自己林蛙跑到对方那的事,两人都显得很不好意思。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胡贵臣:“咱通过专家讲课,总结一下蛤蟆出去它还得回来。

吉林省敦化市特产局副局长 秦树有:“林蛙它的习性就是它选择这个地方原路返回,春天上山,秋天下山,这时它还回到这个家。比方说,像人一样,我住在敦化,我上北京串门去了,回来还回到敦化。”

养殖技术的共享,在大蒲柴河镇逐渐形成了风气,随着技术的成熟,林蛙产量比过去增加了十几倍,如今大蒲柴河镇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林蛙养殖专业镇,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客商到这采购林蛙和相关产品,每年产值一千多万元。

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林蛙养殖户 徐智贤:“以前你这一个沟能出个三万两万就算不错不错的了,你现在别说两万,十万有的沟都打不住了。”

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人民政府郭镇长 郭锟:“互相交流,毫不保留地,让大家去分享,产值效益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所以说农民收益越来越多。”

编导:邓立新 周杰 摄像:程诗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