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河北省人物没人相信的承诺背后
这就是杨学民的木门厂,他就是杨学民,记者在他的木门厂采访时,被眼前这些新加工好的木器,吸引住。
记者刘青青:这是什么东西?
杨学民:这是个屏风,饭店里搁的那个屏风。
记者刘青青:像这些屏风能卖多少钱?
杨学民:大概也就是说2万5~6吧,反正这个东西要比实木复合门贵的多,但是我也不愿意做,太费事,一般情况下很少接这个单。这是一个朋友搁在这儿,非要让我做,没招儿了做了。
一单2万五六千元的生意都嫌麻烦不愿意做,杨学民居然对生意如此挑肥拣瘦,这让记者很好奇。
可记者调查发现,就在2年前,杨学民的木门厂却濒临破产,陷入困境的他,连给刚出生的女儿买奶粉都要找朋友借钱。
朋友史国太:在一块儿玩的同学们,弟兄们基本上都借遍了,都借过,虽然说都支持不了太多,但是也是有多大力量使多大力量。
妻子冯妹英:那时候我就想,跟我一块儿毕业的同学,人家生活的都挺好,我现在弄成这样,我觉得心里特别不平衡。
杨学民:那时候的道理活下来就是生存的道理,(工厂)几乎没有效益。
2011年的时候,杨学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年后的2012年,他就将销售额提高了5倍,达到1000多万元。2年时间,就成功打造出当地最大的木门企业。
销售经理孙保海:从11年改进以后,订单一直做不完到现在。
某装饰公司老板马式超:一年估计能从杨总那儿最少最少走四五百万的货吧。
记者刘青青:就现在?
某装饰公司老板马式超:对。
经销商董义:到我们门市来的,找他们这个的门,找他们厂家这个门的人挺多,一看要是说不是这个牌子的,我们再说。
从濒临破产到当地木门产业龙头,杨学民只用2年时间,他到底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这个小村子就是杨学民的老家,10多年前,杨学民的家是村子里最穷的。
父亲杨俊:没有饭吃呢,你要煮锅里还没有米呢,吃的没吃的,烧的没烧的,那几年可困难了,都知道。
杨学民:那个时候村里人都开吃肉了,我就吃过葱花油面条,还有时候面条里面撒点盐,就光撒点盐陪上面条然后吃。
1995年的春节,给14岁的杨学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那年如果不是大姑妈帮助,杨学民一家甚至都过不了年。
杨学民的大哥杨会宾:家里确实一点米面都没有,大姑姑心疼我们,心疼我们给我们家送来2袋面。我奶奶给我家属吧,她就包了包饺子,这(才)过了这个年。。
杨学民:那时候就想把这个家托起来。再说那个时候我母亲也一直常年有病,不能干活,我父亲一直照顾我母亲。这样的话说的稍微大一点,就是想着振兴这个家庭。
从那个时候起,杨学民就有了要挣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想法。2008年2月,学法律专业的杨学民大学毕业一年后,想凑钱买下老家县里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木门厂,却遭到了妻子和朋友们的反对。
朋友闫志斌:你干你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也可以,是不是?学法律可以干法律什么都可以。但是造门不是说,你没学过这专业,你怎么干,怎么入手。
朋友王章强;我觉得他是在走一条危险的路,我说你如果要是创业失败了,对你的人生这一辈子都是一个打击,也许你一辈子都挺不过来了。
妻子冯妹英:毕竟都是大学毕业,就是出去给人打工,我觉得生活都是有保证的。
2008年3月,杨学民瞒着妻子,借了16万元钱,接手了那家快要破产的木门厂,妻子知道后,非常气愤,一个多月都没跟他说话。
妻子冯妹英:一个多月我都不带理他的,不跟他说话。回家你做饭,你吃你就吃,你不吃也拉倒,我也不管你。
学法律专业的杨学民为什么非要开木门加工厂呢?
杨学民:当时我们县是旧城改造,旧城改造对这个建材的需求量特别大。建材水泥当中有钢筋,水泥,沙子,有瓷砖,其中也有木门。钢筋水泥这个需要进货,需要大量的资金,咱不能进,这个沙子,其余的都是相同,我主要觉得(木门)这是一个定制产品。今天做出来门,明天就能卖出去。咱都急于把这个资金回收过来。说白了,我觉得这个赚钱快,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