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养狐 不赔反赚
第二年王忠超卖了100多张银狐皮赚了几万元,王石娃后悔没把魏印峰提供的信息当回事,从此以后每次魏印峰来,他都主动接触。
2002年春天,魏印峰又来南王村收皮毛,可是这次待了十几天也没收足一车货,这时远在河北的企业正等着皮毛加工,王石娃听到这个消息后带着魏印峰一家挨一家找货源,二天之后给魏印峰办齐了一车货。2002年冬天,魏印峰再来收皮时,给王石娃专门带来一个重要信息。
王石娃:“老魏就说这个貉子,可以引进可以养,当时咱第一次吃了亏,咱这一次就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王石娃知道魏印峰是做皮毛出口生意的,对皮毛市场很了解,这次不能再失去养貉子的商机。他赶紧从河北引进30只种貉进行繁殖,第二年貉皮价钱果然上涨,他一次就赚了7万元。
王石娃:“这个貉子行情好不止那么一年,它还又持续了两年,所以咱赚的远远不止7万元钱。”
加上养蓝狐,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王石娃每年都有100万元的收入,王石娃和魏印峰也成了生意上的好朋友。在魏印峰的建议下,他还养起了雪狐、雪银狐、银蓝狐等五六个品种,在价格波动时进行互补。
2005年,当地政府在南王村建起800亩蓝狐养殖小区,王石娃养殖场扩大到23亩,年出栏商品狐2500多只,养殖量增大饲料问题成了一件棘手的事。
记者:“一天需要多少饲料?”
王石娃:“这个大概就需要500千克(kg)。”
按一千克(kg)饲料2元钱计算,养殖场一天要消耗1000元。王石娃在狐狸饲料里加玉米、麸皮降低养殖成本,然而居高不下的肉价仍然无法解决。
一天上午,一个在西安做了10多年水产生意的人找上门来,这让一直困扰王石娃的饲料问题有了转机。
饲料供应商 孟宪波:“当时我进了院子以后,我看见一个人在那里站着,我说谁是老板,他说你干什么呢,我说我们是在西安做水产生意的,西安死鱼多,我听说你们这儿喂蓝狐,可以吃对不对,这个价钱又便宜,才几毛钱一斤。”
王石娃:“当时我想这是个求之不得的事。”
这个叫孟宪波的人告诉王石娃,他做生意的市场每天都有几百斤缺氧死亡的鱼,因为没有人买,一直被水产老板当垃圾扔,他可以把市场里的死鱼收集起来便宜卖给王石娃,王石娃喂狐狸正需要饲料,两人一拍即合把死鱼的供应价定在1斤0.7元。
王石娃:“过去咱吃那饲料都是1斤1元钱左右,贵的1斤1.2元,1斤1.3元,你像这个成本能降低。”
狐狸一般养6个月长到1米多销售,王石娃给狐狸喂死鱼,养殖成本从以前的160元降到130元,2005年年底,王石娃从孟宪波手里购买四五十吨死鱼,节约了四五万元,王石娃趁机鼓励孟宪波专门在西安市场,为他大量收集死鱼外加一些鸡肠子,最后孟宪波收的多了王石娃消化不了,就把他介绍给其他养殖户。
5月的一天,孟宪波急匆匆给王石娃送来6吨鸡肠子,王石娃没有验货,几天后他从冷库把这些鸡肠子拿出来喂狐狸,却发现不对劲了。
王石娃:“这6吨鸡肠子,有一吨就不太好了,当时我认为这个不能吃。”
饲料供应商 孟宪波:“因为它就是新鲜度不够,不是当天一天能收6吨鸡肠子,这经过三四天,四五天才能收到。”
王石娃:咱喂这个狐狸的话,因为它在怀孕期,咱给吃这个饲料是非常有讲究的。”
两人互不相让,王石娃急了要求孟宪波立即把坏了的鸡肠子拉走。
孟宪波:“他叫我把货拉走,我非常生气,我说给你退点钱行不,他说不行,我必须把货拉走。”
因为这件事王石娃和孟宪波翻了脸,不再来往。这件事在村里传开,一些使用孟宪波饲料的人开始担心质量问题,很多养殖户与孟宪波解除供货关系。
2007年,受全国皮毛市场影响皮价整体下滑。蓝狐皮跌到200多元一张,王石娃在等待市场回升,这时他存栏种狐1600多只,年产商品狐超过6000只,如果按最初养殖成本就没有利润。
王石娃:“养殖是个低潮期,低潮以后咱现在怎么办,咱就想到首先要降低成本。”
2008年元旦前,王石娃急着找便宜饲料,孟宪波却因为有大量鸡肠子和死鱼,急于销售,最后还是孟宪波先找到王石娃,王石娃不但爽快答应继续合作,还出乎意料开出每斤多出5分钱。
王石娃:“咱仍然强调,价钱1斤可以高5分钱,饲料必须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