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观赏鱼结下不解之缘的养殖户张纯山
2024-09-21网络转载浏览:4907次
穿过大南河村的一大片棉花地,记者在一条河沟对面发现有几排温室大棚,一个中年男子正在那里使劲地朝记者挥手。他就是观赏鱼养殖示范户张纯山。在他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一个温室大棚,呵,里面有3个大水泥池,五彩斑斓的“美人鱼”们舞动着柔美的身躯,正向来者展示它们各自特有的花纹,大有“争奇斗艳”的感觉。 张纯山是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大南河村村民,30多年前,他就和美丽的观赏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发展至今,他不仅是拥有100多亩养殖地的观赏鱼养殖示范户,在镇里的帮助下,他还和其他几个养殖大户创建了观赏鱼养殖合作协会,不仅自己富了,还帮助、带动其他养殖散户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开始时,他只是偷偷在自己家里玩鱼。在那个年代,还是以种田为主业,在家里养上几缸鱼,都会被大家说是玩物丧志,更谈不上大面积地养殖了。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富民政策的相继出台,他开始一亩、两亩地进行小规模的养殖。那时,他也不懂观赏鱼的养殖知识,完全出于喜好,自己琢磨着养。起初,他依靠南河镇域内优质水源提供的天然丰厚的鱼饵养鱼,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而当时人们对鱼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尽管他养的鱼品种单一、品质一般,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坚定了他养观赏鱼的信心,养殖面积逐步增加,几亩、十几亩、几十亩。 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观赏鱼品种、品质的要求明显提升。为此,他在扩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鱼的品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他的鱼也相继染上了各种常见的“鱼病”,鱼的品质也得不到提高,使他受到一些损失。记者问他当时为什么没有放弃,他说:“镇里的农业科技干部、农学院的专家和科技书帮了我,我不但没放弃,干劲更足了。” 张纯山最初进行金鱼育种试验的时候,遇到了大问题,繁育出的金鱼应该是多尾的,可最后无论是三尾的、四尾的还是其他多尾的,种苗都成了单尾的。他说:“当时可把我急坏了,心想,‘这可怎么办呢’。最后,我想到了镇上的农业科技干部。现在的农业副镇长何元利、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家全都到我这里来过,帮我分析原因。从他们那里,我找到了‘病因’。这件事特别使我体会到科技养殖的重要。自那以后,我白天精心照料、观察鱼的生长情况,晚上苦心钻研观赏鱼养殖知识。镇上组织培训我也不落下,认真听,仔细记。通过镇上搭桥我还认识了天津农学院的几位专家。我一有问题就向他们请教。他们和镇上的干部经常到我这来指导,在鱼病防治上他们也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现在我养的鱼的品质大大提高,和镇内其他养殖户的同类鱼相比,我的鱼卖的最好。” 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和科技知识,张纯山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营方法。他自豪地告诉记者:“这观赏鱼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同期繁育出的鱼,在一个生长周期内,不同阶段都可以出售。鱼由小到大,能从几分钱、几毛钱、几块钱卖到几十、上百元钱。鱼苗刚有点鱼的样子的时候,我们就进行筛选,体形、色泽好的就在水泥池里养,差的在鱼坑里养。‘大陆货’批量按斤卖,最后剩下的‘精品’养到1斤多就能按条或高价按斤出售。现在我和两个亲戚一起承包了180多亩地,主要养金鱼、锦鲤等,我家一年就能纯赚10万元,少的时候也有7、8万,我们现在真成了‘富农’了。” “独本站不如众本站”。张纯山富了,但他没有“小富即安”。他说:“目前,我们镇上的观赏鱼养殖户基本上在养殖技术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了,但现在全国有许多地方都在发展这一行业,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并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去年,在镇里的协助下,我和其他几个养殖户开始筹建观赏鱼养殖合作协会,就是想把大家都联合起来,形成南河镇自己的观赏鱼品牌,拓展更大销路。现在,已有100多家养殖户加入进来,我们几个创建者负责组织、联系大家,在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搜集销售信息等方面互相帮助,出谋划策。大家普遍感觉,加入协会后养殖风险更小了,销售渠道多了,收益更大了。” 看着池塘里一尾尾俊俏的鱼儿,张纯山的眼睛里都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告诉记者,镇里已经开始选址建设大规模的观赏鱼基地,大力发展产、销、研于一体的观赏鱼产业。建成后,他们会拥有更加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发展为养殖户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销售能力,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促进全镇观赏鱼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