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硬"手段提升"软"实力 提高干部素质
2024-09-16网络转载浏览:3836次
干完一天的活,上网“充电”是广安市武胜县供电公司干部秦登峰每晚的“必修课”——打开电脑,生产上的“疑难杂症”一扫光。 6年前,刚进公司的秦登峰还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他立足岗位自学,着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促进工作的能量,不仅荣获公司计量装接技术比武第一名,还被提拔为万善供电所副所长。 如今在广安市,像秦登峰这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促进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各界,从城市到村组,“人人为学习创新之人、处处为学习创新之所、时时为学习创新之机”的好学之风正在全市形成,并成为推动奋起“三次创业”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这些天,广安市委宣传部干部黄峰格外忙碌——不仅要干好本职工作,还要忙着准备在职研究生的笔试。“干部职工学习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使用提拔挂钩,不好好学习不行啊!”黄峰坦言。 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认为,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干部,“只有最大程度地提高全市干部的整体素质,才能为奋起‘三次创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文化条件。” 为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广安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每名干部量身制作“终身学习卡”,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先评优、使用提拔的重要依据;推出了红色广安文化节、大众论坛、读书月活动、“四学一推广”等九大学习载体,仅2009年就培训干部近10万人次。 环环紧扣的机制引导、鞭策着广安干部不断学习,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而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晚上打牌、泡茶馆的人少了,进图书馆、上夜校的多了。愿来靠行政手段推动的学习活动,如今已越来越成为广安各级干部的一种习惯,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让每个基层组织都学起来 3月25日晚,记者走进广安区万盛街道办事处五福社区,到处都是火热的学习场面:市民学校里,法律知识讲座正在开讲;社区书屋内,挤满了读书阅报的居民,凳子不够,不少人干脆站着看。 一年前,在万盛街道办事处辖区社区中,五福社区很多工作都拖后腿。为此,社区开办了市民学校,建起了社区书屋等学习场地。“通过学习,居民的素质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明显增强,现在,主要工作都走在了整个街道办前列。”五福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勇说。 去年初,广安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活动的通知》,从软、硬两方面明确了建设学习型单位、企业、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基本标准。“目的是要让每个基层组织都活起来,学起来。”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险峰介绍说。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要让社会的每个基层组织都活起来,学起来!”广安坚持从每个基层组织抓起,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培养造就一个个学习型单位、企业、社区、村组和家庭等,最大程度地增强全市人民的学习力、创新力。 在企业,学习文化知识和岗位练兵,成为工人们业余时间的“主打课目”;在社区和家庭,一块块“文化绿洲”生机盎然;在农村,一大批农民把注意力转到学习致富的本领上……干群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据了解,到2012年,广安50%的机关事业单位、30%的社区、15%的企业、村组和家庭都将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不仅使各类基层组织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使个人实现了自我完善、超越和发展。 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岳池县粽粑乡桐麻山村村民唐华曾穷得叮当响。依靠从“农民夜校”学到的养鸭技术,唐华不但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村民发展塘堰和稻田养鱼、养鸭190多亩。唐华告诉记者:“看到自己的学习既促进了村民致富,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我真正享受到了‘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快乐。” 学习与发展良性互动 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安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月26日,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武胜县供电公司总经理谢世文的桌前:1—2月,公司共售电31389千千瓦时,收入2194万元,同比增长18.3%。“这在往年很难办到。”谢世文坦言。 而在谢世文看来,这一切,得益于公司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全市首批学习型企业试点之一的武胜县供电公司,把建设学习型企业作为奋起“三次创业”、加快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自我学习、团队学习和互动学习,员工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赢得了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2009年,广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0.3亿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5元,同比增长8.5%;签约引进项目536个,到位资金206.1亿元。 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实现了学习与发展的良性互动。(邝外胡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