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致富经经典创业故事人物:戚少猛

2024-09-18 21:44本站原创浏览:8321次
这里是安徽省六安市的一个加工厂,戚少猛就是这个加工厂的负责人。2003年,戚少猛拿出1000万元,进入柳编行业。然而,4年时间他赔进去2000多万元。戚少猛不甘心,他孤注一掷,放弃一年有800多万元利润的房地产,全心投入到柳编行业。短短三年,戚少猛靠着产品创新,把亏损2000多万的企业,变成一个资产超过8亿元的集团公司,2012年销售额超过1.2亿美元。

戚少猛:我觉得其实我对创新的理解,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创新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如果我想利用20年时间去造一架飞机,我相信20年后,我的飞机可以翱翔蓝天。

记者到戚少猛的加工厂采访的时,看到院子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烂树枝子、破木头、腐朽了的树根。

戚少猛:这一捆我们收购的时候,这一捆基本上是两三百元钱,通过我们的加工我完全能够给他变成两三千元钱,这其实就是一些普通的桑树根,它的成本应该还不到200元钱,在我的手里,完全可以变成把它1500元钱左右。

既然戚少猛跟记者这样说,那么他到底是如何让这些大山里到处都有的东西,身价倍增的呢?

戚少猛17岁职高美术专业毕业后到广州打工,1998年回到老家安徽省霍邱县,听说房地产行业前景很好,做起了房地产,到2003年,28岁的戚少猛已经有了近1000万元的存款。

2003年春天,戚少猛到广州看望朋友,正好赶上广州交易会,朋友就带着戚少猛去参观。就是这次参观,让戚少猛一下子花光了近1000万元存款,10年后却拥有8亿多资产。

广交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客户。其中几个展位外国客户特别多,这些老外一下订单就是几十个货柜,戚少猛走近一看,他们买的竟然是老家最常见的柳篮、柳筐。

戚少猛的老家霍邱县一直有种植杞柳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柳编制品。当时,全县杞柳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万亩,杞柳产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戚少猛感觉杞柳的国际市场这么大,他也想做这一行。

戚少猛:他们每年的产值大概也有八九十来个亿,我就是经营的业绩达到他的百分之一应该也就是上千万元。

为了投资柳编行业,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近1000万元,两个月时间,就建起了一家柳编加工厂。然而,周围很多人都不看好戚少猛的这个做法。

安徽省霍邱县人民政府 办公室主任 王俊:当时我们县已经有几家柳编的企业了,人家的企业已经做出规模了,做大了,人家有市场了,你再重新上,你就有难度。戚少猛:我学的是美术专业,我特别爱好产品的工艺化,如果这一类的产品让我去经营,去创造的情况下,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2003年,广州交易会的一个意外发现,让戚少猛就一头扎进柳编行业。三年后,他果然做出了市场上都没有的产品,戚少猛本来算计着能在市场上大赚一笔,可是,这些原本指着能赚大钱产品,不仅没有给他带来财富,还差点让公司走到破产的边缘。

像戚少猛做出来这些柳篮、柳筐比当地同行做的花样多,做工也精细,但就是这样,他还是只能卖到市场平均价格。而到2005年的时候,转机却发生了。

2005年6月的一天,家里灯坏了,戚少猛跑去买灯。一到灯具市场,戚少猛眼都看花了,灯具竟然有这么多的款式,这么多材质。想到材质,戚少猛突然眼前一亮。

戚少猛:当时对我触动也很大,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用我们的柳条,完全可以做成柳编灯具,大概那时候柳篮我们一个柜最多最多也只能卖2万美金,编成柳编灯具我最起码我能够卖5万美金。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