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鬼马青年大海捞金

2024-09-16 13:30本站原创浏览:7715次

采访期间,记者跟随陈书聪搭乘一艘渔船前往台湾海峡。每一次起网,陈书聪都充满期待,正是这大海里的一样东西让他迅速翻身,三年后销售额达到三千多万。

起网以后,渔民要将渔获分类、简单清洗之后放入冷冻仓保鲜。这条船上的每一个渔民都有超过十年的捕鱼经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不仅娴熟,且富有节奏。

渔民忙碌的同时,陈书聪也没闲着,他在寻找他想到的东西。

显然,陈书聪想要的不是这海蜇皮,而是另外一种渔获。

鱿鱼,又叫做枪乌贼、柔鱼,但它并不属于鱼类,而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把鱿鱼清洗之后放在甲板上晾晒,一周左右就成了鱿鱼干。对于长时间在海上生活的渔民来说,这是非常棒的零食。然而,对陈书聪来说,鱿鱼则是他梦想的新起点。

陈书聪:这么大的鱿鱼不需要,其它的都需要,像这些都需要。

陈书聪告诉记者,他从2011年开始用剩下的200多万收购鱿鱼,刚捕捞上来的鱿鱼有时候需要冷冻保鲜,再运回自己的工厂。

原料解冻之后,将鱿鱼须和身体分离,去皮清洗,有的切割成鱿鱼圈,有的则将整只鱿鱼冷冻。2011年,陈书聪在转型之前做了大量考察,他发现欧美市场对这样的鱿鱼产品需求量很大。考虑到鱿鱼的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转型会比较快,陈书聪萌生了做鱿鱼的念头,正式转型之前,他认真总结了罗非鱼失败的原因。

陈书聪:如果工厂成熟、原料供应商成熟、客户成熟,有十几、二十年的底蕴,你是可以跨过这个难关,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刚刚开始,客户是新的,原料供应商也是新的,员工也刚开始接触,就变成说这个难关对我们来讲就放大了很多倍,就承受不了这种亏损。

  陈书聪吸取罗非鱼失败的教训,一开始做鱿鱼就努力争取大量的订单和稳定的原料供应。他首先走访了很多码头,了解原料的品质和价格,又选出二十多条渔船,和渔民签订收购协议。接着陈树聪又以利润分成的方式吸引了一批技术骨干,出色的品质为他吸引了大批订单,第一年收支平衡,第二年扭亏为盈。陈书聪开始明白,扎实的奋斗比激情更重要。这种变化,父亲也看在眼里。

陈书聪的父亲陈黎明:冬天我到那边看了一下,他能够冬天把所有的空调外机包起来,我感觉他对所有的细节做得还不错,还比我好,我工厂的空调都没有包。就说明他自己有在考虑企业怎么运作,成本怎么核算

父亲的肯定并没有让陈书聪有任何懈怠,从2012年开始,他陆续研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到2013年底销售额达到了三千多万。此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眼前。

他叫陈福生,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捕鱼经验的船老大。采访时,记者和陈书聪所乘坐的就是他的渔船,这艘船所捕的鱿鱼,是陈书聪工厂的原料来源之一。此刻,陈书聪所面临的难题也正困扰着这位船老大。

渔民:陈福生:以前比如说我们刚开海的时候在这片海区捕鱼的话,可以捕到两三个月,从两三年前一个月就捕没有了,两年前捕半个月就完了,去年就捕一个礼拜就没鱼了

陈福生说,前些年的八月份是都是盛产鱿鱼的季节,但这次几网下来大都是像这样卖不上价的小杂鱼。近海资源减少造成的原料短缺,正在成为陈书聪的一块心病,为此,他准备启动一个新的财富计划。

  8月4日凌晨一点多,一艘收购船的抵达结束了陈书聪两天两夜的海上旅程。

这里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一个造船厂。出海回来的第二天,陈书聪带着记者从福建辗转来到这里。这六艘正在建造中的远洋渔船,就是陈书聪为了应对原料紧张而启动的财富计划。

陈书聪:这是我们的船,我们的这六艘船是远洋捕捞的,未来就是要到北太平洋去捕捞,首先第一就是解决我们原料短缺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可以捕捞到近海捕捞不到的鱼类,可以在我们的产品上开发多元化。

陈书聪说,现在企业的订单已经不成问题,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关键就看原料。他了解到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远洋渔业,这更坚定他打造这远洋渔船的信心。和在台湾海峡、东海等近海海域捕捞的渔船相比,这六艘远洋渔船的体积要大出四倍多,新鲜的原料也将在船上直接加工冷冻,六艘船总投资高达近两亿元,由陈书聪和父亲合作完成。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