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自导自演一场秀之后

2024-11-04网络转载浏览:3424次

这就是张安新,采访他的时候,他说自己的成功不得不提17年前自演自导的一场秀,可由于时间久远,已找不到任何视频资料。

这是西安市的新城广场。是张安新随便找的一个广场。

2014年3月3日,张安新带记者过去,他说在这里就能证明他说的话。广场上是一些晨练的老人,17年前自演自导的一场秀,这里会有人记得吗?

记者:认得出来吗?

市民:比原来好像胖了一点,常天吃包子吃得胖了。

张安新:胖了一点,比原来能胖一点,创业的时候瘦。

市民:对对,那就是、那就是。

记者:是他?

市民:是他,是他,好像就是他,戴个白帽子、穿个白衣服。

市民:就是他,晚上八点,他那个下巴圆了一点,原来是尖一点的。就是他。

张安新:17年过去了,那个时候多瘦,那个时候我才90多斤。

市民:看着就像个小孩似的,那时候刚好在节目当中看得很年轻,一二十岁那样子。

虽然是17年前的事情,但真的有一些市民清楚地记得张安新,穿什么衣服,带什么帽子,胖了还是瘦了。张安新当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使西安的普通市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件事情对张安新带来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周围人的想象,以至于她妻子也不时地劝张安新,慢点挣钱。

袁晶:我要是不劝他,以他那个拼命三郎的劲,他早就疯了。他把所有上帝给他的机会很微小的机会,他都像拿着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握着,然后拼命地去努力,然后一根一根的救命稻草抓过去,到最后发现他抱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17年前的张安新只是一个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他到底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17年前自演自导的一场秀,是如何给张安新带来巨大改变的呢?

张安新是陕西省南郑县人,因为父亲去世地早,他从小就是饿着肚子长大的。1992年,他到西安的一家饭店厨房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西安一家著名的灌汤包子铺邀请张安新去帮忙雕花。干完活以后,包子铺请他吃灌汤包子,那一口包子咬下去,竟然让张安新产生了初恋的感觉。

张安新:那个感觉甚至超过了初恋的那种感觉,真有这种感觉。觉得很奇怪,包子里面有这么多的汤,而且特别的清爽、特别香,而且不腻。真有点就像见哪个女朋友,这个我一眼看到,这就是我的事业,可能就要从这儿开始创业。

回去以后,张安新满脑子都是给他带来初恋感觉的灌汤包,几天后,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辞掉饭店工作,到灌汤包子铺学做灌汤包子。给张安新初恋感觉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包子呢,这种包子有什么特点?

记者:我看你们这个馅儿很稀,跟一般的不一样。

张安新:他是刚加进去汤你看着很稀,这样打打上劲,他要打到一定程度,这个馅儿又会稠,稠了以后再加 汤,要把这个汤慢慢慢慢打到肉里面去才行,最后出来的馅儿就是我们特别稀。

不像其它地方有一些包子,它里面加皮冻,它那个肉馅儿是干的。它一盘子肉可以堆起来,但我们这个必须用盆来装,就跟稀饭一样,你不可能放在盘子里面。

记者:那跟粥一样了。

张安新:对,就跟粥一样了。所以我们这个包子,他吃得时候就特别的清爽,不会像吃到嘴里面黏黏的,或者油大。

这种灌汤包子是怎么改变张安新命运的呢?1994年,学会了做灌汤包子以后,张安新离开了包子铺。筹集了三万元自己开了一家40平方米的包子店。

为了省钱,整整四年时间,张安新都不舍得租房子,白天在店里干活,晚上睡觉把桌子椅子拼起来当床。

没想到,过着这种日子的张安新,因为一个女人的到来,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

1996年,张安新的表姐给张安新介绍了一名叫袁晶的女大学生,袁晶老家在西安,很早就跟父亲到深圳生活,从小就住着别墅长大。虽然两个年轻人背景差距巨大,但是袁晶并没有嫌弃农村来的张安新,反而被张安新的生活经历吸引住了。#p#分页标题#e#

袁晶:当时觉得太可怜了,怎么有这么可怜的人,这么自强不息的人。你想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睡桌子、睡凳子,但是我跟他相处的时间长了一点,我就觉得他这个人比较有责任心,而且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比较难听,他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说我只要答应你的事,哪怕是泡狗屎我都把它吃了。

在袁晶看来,张安新吃苦耐劳,信守承诺。当时两人一个在西安,一个在深圳,他们谈起了那个时候比较前卫的异地恋,聚少离多,加上背景和文化程度相差甚远,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少不了坎坷。

果然,第一次到袁晶家里,张安新就碰一件让他尴尬的事情。

张安新:她爷爷是非常反对。我第一次见她爷爷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年龄也大了,80多岁了,说我像个流氓。他还给我老婆看,说你看爷爷过去是个什么样的,穿着军装有多帅。因为她爷爷个子大,过去在连队扛那个重机枪,我这个瘦瘦小小的,他总感觉这个孙女婿肯定将来靠不住。

袁晶的家人委婉地拒绝了张安新,那时候,只要认识张安新的人,都觉得张安新和袁晶实在太不般配。

员工孙新民:我们想着你一个睡板凳的跟人能成吗?这不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嘛。

但是张安新并没有感到沮丧,他脑子一热,想出了一招,可张安新怎么没想到,结果竟然是:笑着走进深圳,哭着回到西安。

张安新:当时我就想你不同意,行,我就带着钱,我在深圳来创业,我手上真没那么多的钱,当时就有20万,我就到深圳去创业,那时候就想着我争取把这个店开好,把这个地方创业好了以后,一举两得,事业也干了,让她爸也看一看,我们又能谈恋爱,多好的一个事情呢。

袁晶:他到了深圳也没跟我父母说,就偷偷地住下来了,我就陪着他开始找店面,那个时候找到了一个,当时在翠华路那边租了一个店面。

张安新匆匆忙忙地交了两万定金,但接下来一调查才知道,在深圳开店,他的20万元可能只是个零头。

张安新决定放弃在深圳开店的念头。两万元定金也不要了,离开深圳的那天,张安新哭了。

张安新:那天是非常伤心的,哭着流眼泪,我想着以后跟我老婆也谈不成了,因为我怎么样去给人家证明?我怎么样去给老丈人证明的问题,我证明不了,这也是一个责任的问题。

1997年,张安新带着剩下的18万元回到西安。在西安,张安新还有一家包子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如果好好经营,也能让袁晶的家人知道,自己是个值得托付的人,袁晶非常支持张安新的决定,经常过来西安看望张安新。

在古都西安,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卖灌汤包子的也不少,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出人头地,让女朋友的家人高看自己一眼呢,张安新自己都快想疯了。

有一次,几个来店里吃汤包的顾客突然吵起来,张安新感觉到救命稻草来了。3张安新:有一个顾客把这个包子就这样一夹,直接就放到嘴里面去了,结果里面太烫了,一口一咬一下子汤汁给溅到别的顾客身上了.

乔向利:给人家溅到女士的裙子上,男的肯定就不答应了,两个人就干上了,我们陕西男的本身就比较火爆,三句不对就上手了。

灌汤包子里面有汤,如果一口吃进去,容易烫到,或者溅到身上。张安新是个细心的人,他针对吃汤包容易烫着这个特点,琢磨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法子来。

有一天,张安新兴匆匆地宣布,他要教给顾客一个斯文的吃法,没想到,张安新得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回应。

顾客:中国人吃这还需要别人教吗?多来几回就知道咋吃了。

刘义龙:夹起来包子直接放嘴里面吃,为啥还要按你这个吃法,我先开个口什么,这样很啰嗦。

张安新:然后还有人说你教的这种吃法看着这么文气,文文气气的,像个娘儿们一样。

张安新到底发明了什么吃法,会让这么多人笑话他。#p#分页标题#e#

张安新:轻轻摇,慢慢夹……

正当大家嘲笑张安新的时候,张安新接下来干的一件事,真的成了改变他命运的救命稻草,甚至17年以后,一些西安市民还记得张安新,张安新到底做了什么呢?

为了省钱,张安新又当演员又当导演,把教人吃汤包的办法录制下来,然后选了陕西有线电视台最便宜的广告时段,一天播两次。在1997年的时候,只有一家包子铺,一年花10万元上电视广告,是很新鲜的事情,而张安新的做法更绝,花钱做广告,偏偏不说自己的包子怎么好,只是教大家怎么吃。

张安新:说实在有时候做广告你有一点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那种感觉。但是我觉得我通过这种吃法去宣传的话,它是一种引导消费,如果说你光说包子好吃好吃,每一家都在说他的包子很好吃。我这种广告效益,这种做法出来很多人就觉得与众不同。

广告播出三个月后,意想不到的结果来了,不但张安新的汤包生意火了,张安新也成了小名人。

员工乔向丽:客人一进店,就说这小伙儿好像在哪见过,我说这是我们老板。

张安新:出租车司机说我怎么见你那么面熟呢?我说是吗?然后他想出来,他说你在电视上是不是讲那个包子怎么样吃?他还问我你是老板吗?我说你看我像老板吗?他说我看你不像老板,你这个瘦不啦叽的,你也不像老板。

员工孙新民:以前只卖到三四千,五千、六千,做了广告以后变成几万,一天卖到两万多。

张安新自导自演的广告,使他的汤包在西安深入民心,他的事业开始起飞。直到现在,虽然17年过去了,西安还是有人记得张安新。

1999年,袁晶的家人也感觉张安新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同意袁晶和张安新在西安结婚。

记者在采访张安新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张安新的钱包里,12年来一直放着一张发票。这件事情,连他的妻子也不知道。

张安新:我觉得就这一张小票,可能放在我身上会更安全一些。

袁晶:真是我第一次见。多少钱?

张安新:当时贷的款262万。

记者:嫂子你觉得诧异吗?

袁晶:有一点,这说明这个确实对他非同一般,就是初恋。有时候我们俩开玩笑,比如说在大街上注视哪个美女,我说美女你绝对不看,要是好房子你会多看几眼。

12年来,张安新为什么总随身携带着这张发票,如果了解了这件事情,也就解开了张安新财富迅速增长的谜团。

2000年,张安新为了给家人一个保障。

他筹集400万元买了一个店面。而这个开端,让张安新的财富迅猛增长。

他先用新买的店铺卖包子,等到时机成熟,再把买来的店面租出去。

张安新:我们可以自己先做,做一段时间这个地方繁华了,我再把这个地方出租出去,只要他收来的租金比我餐饮做得利润更高,那我就直接租出去。

2005年,张安新把这家店铺租给银行,一年130万的租金收入,同时,他的房子也升值。这让张安新尝到了甜头。他迷上了寻找好店铺。

一看到好的门面房,没有钱,他就把之前的店面抵押给银行,包子生意则给张安新提供了很好的现金流,很容易向银行贷款。

张安新:银行要看现金流,要看固定资产,我们有现金流,我可以倒。而且我们有一些铺面也可以贷款,通过抵押贷款。你看我是他们的房东,他给我贷款,他有啥不放心的呢?

通过这种筹款方式,张安新买了十多家店面,在所有店面中。

他对第一个店面最有感情,所以一直把第一个店面的发票带在身上。

随着张安新经济实力的增强,张安新的汤包店也从2000年的三家扩充到2008年的近30家。接下来,张安新用一种反常做法,5年时间,又增加了近10家包子店。

很多餐饮都对赖以生存的秘方故作神秘,按道理,曾经给张安新带来滚滚财源的灌汤包子,张安新应该视若珍宝才对,但是记者发现,张安新对待秘方的态度让我们颇感意外。#p#分页标题#e#

张安新:现在我也不知道秘方是啥。

记者:现在谁知道?

张安新:其实我们现在的配方知道的人太多了,制作调料的人他肯定都知道。制作调料都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好多人。

在张安新的企业里,灌汤包子的配方就贴在墙上。

难道张安新就不担心泄露秘方,对自己不利吗?他的这种反常做法,在行业内非常少见。

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李有堂会长:有的企业来讲,把这个配方当做命根子,只有在少数人手里来进行配。张安新对待秘方,他和其他老板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员工乔向利:你这配方要是让别人掌握了,那在咱对面开一个,人家便宜咱包子一块钱,咱不是就很难受嘛。当时就觉得挺危险的。

张安新:我觉得这不是啥高科技的东西,我能从别人那儿学来,我觉得别人完全也可以从我们这儿学过去。

张安新觉得餐饮的味道不难模仿,与其故作神秘,还不如透明化。

张安新说如果他只靠所谓秘方,可能早就倒闭了。既然张安新不看重秘方,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呢?

这是张安新的工厂,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些包包子比赛。

西安汤包的标准严格,从擀皮到成型,都有讲究,这需要大批专业的包包子人才。暂时还无法用机器去代替,这就限制了包包子的速度。

从2008年开始,随着张安新的专卖店超过30家,张安新越来越感觉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没有大量包包子人才,即使别人知道了配方,他们也是不可能做大的。所以张安新把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上,培养了很多这样的包包子人才。

张安新:你干了几年了?

员工:10年了。

张安新:你都10年了。你呢?

员工:5年。

张安新:你看她都5年了,她们一直就是干这个包包子,她都干了10年了。

记者:机器不行?

张安新:机器不行。

记者:它难在哪里?

员工:这个手法跟平常我们家里包的包子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馅子也是稀一点的。比如说齐褶子,咋样转皮子都是有技巧的。

张安新规定,所有新加入企业的人,无论是哪个岗位,都得先学习包汤包,让所有人了解一线生产,培养了大量人才,包括管理人才,这是他最看重的。

张安新:直到今天,虽然又进来了很多外企、合资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进来,我就跟他们讲了,我说我们一定要倡导,要让这个企业做成一个大家,要让大家有这种安全感,要有这种感觉,我就有一种归宿感,我觉得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了技术的力量。

到2014年,张安新的汤包店超过了40家,他还组建中央厨房,统一标准,为各个汤包店集中配送各种材料。张安新的店铺虽然叫汤包店,但同时还销售其它菜品,多样化的经营给张安新一年带来2.5亿元的销售额。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