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儿子带来意外财富
2006年6月,是朱凡华最烦恼的一个月,心情不好,朱凡华经常呆在泡椒池边,既心疼一两百万的投入可能打了水漂。又要面对小儿子无休无止的埋怨。有一天,小儿子又打来了一个电话,可朱凡华接下来的做法却让小儿子炸了锅。
小儿子朱永清:我说这两天我在市场上考察市场,发现经销商进货的频率越来越快,现在的行情有时候一天涨三元(每斤)。
市场上的泡椒涨价了,本来和朱凡华关系不大,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凡华马上赶回农贸市场。一路上,朱凡华心里有一个预感,如果自己判断准确,这将是自己反败为胜的最好时机。
回到农贸市场后,朱凡华接连观察了三天,他发现了一个反常现象。原来那些对他不怎么搭理的经销商。现在一看到朱凡华,都对他客气得不得了。
朱凡华:赶紧跑到门口迎接我了,拉着我的手说,老朱,你不怕了,你发了,我说听不懂,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我当时,其实知道他的意思。
朱凡华心里明白,经销商对他客气是因为看中了他手上的28万斤泡椒。2005年6月这一个月,正好遇到市场上的泡椒卖得差不多了,而新的产品一时供不上,很多泡椒品牌开始断货。朱凡华原本卖不出去的泡椒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朱凡华感觉到,是时候实施他翻身的计划了。
随着泡椒越来越紧俏,有客户提出要买断朱凡华手头的28万斤泡椒。憋屈太久,终于有人要找上门买泡椒了,小儿子朱永清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但没想到,朱凡华却一口拒绝了,不卖,这下子,他的儿子急了。 小儿子朱永清:爸,我说,这个时候,该我们牛的时候,赶快把这个货出出去,这是我们一个机遇,把这个货出出去,以后心里这块石头也就落下来,我说我们不用天天去求别人卖东西了。
朱凡华:没人要的时候我着急卖,有人要的时候,没有货的时候,我还着急什么,我又不是小孩了。
原来卖不出去的东西,现在却不着急卖了,朱凡华打什么算盘呢?不仅他的儿子看不懂,一些经销商也看不懂了。
涂客户:我说老朱啊,现在有人要了,你不来找我了,现在要我来找你了。你这个泡椒如果没有了,那我这个店就不用开了。 甚至有的客户,前后找了朱凡华8次,才要到了20箱货。28万斤泡椒,本来可以一次性卖完的,朱凡华愣是细水长流地卖了十八天,而且是尽量卖给更多的经销商。
朱凡华:我尽量卖散一点,卖开一点,不要一个人就买完了卖完了,28万斤三天两天给你卖了,他卖到100个人,我现在卖到三万个人,大家认识我这个品牌了,你说这个爆不爆炸,开不开心。
朱凡华一炮而红,原本默默无闻的泡椒,给他带来了将近1000个经销商。
凭借近1000个经销商的网络,朱凡华还经营这种从越南进口的红辣椒,这种辣椒只需要清洗,装进袋子里加点盐水马上就能卖钱。不用像泡椒那样需要两个月的腌制期,来钱比较快。到2008年,朱凡华的年销售达到3000万元。
更让朱凡华开心的是,当初不务正业的小儿子,终于被引上了正道,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但是到了2008年年底,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家人前几年挣的几百万元,几乎全赔光。 朱凡华:我心里哭了,表面上还是不敢哭,下面还有儿子在这边,好像你一哭,他们就没主了,有几天,我饭都不想吃了,我老是在考虑,做得下去还是做不下去。
看到父亲吃不下饭,两个儿子劝父亲回老家散心。2010年,朱凡华把东莞的生意交给小儿子打理,自己回老家湖南。谁也没想到,凭借在老家的一个发现,朱凡华创造了一个奇迹。三年后销售额超过五千万元。
2014年5月1日,朱凡华带记者来到他曾经卖了十几年干辣椒的地方,在这里,提起朱凡华在老家的发现,朋友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朋友李秋兰:他是发财了,老板生意做得好好,现在做得好大。
朋友刘云刚:现在干到企业家了,以前是一个门市,批发的,现在变成企业家了。
朋友姚中华:我们跟他的差别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朱凡华回家后,到底发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