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赔钱买卖 财富年年激增
但朱约瑟心里清楚,自己的基地只有103亩,还是花了两倍价钱才租下来的,这么小的面积,根本无法与杭州萧山当地大的农业公司抗衡,弄不好的话,真的是汽车进来,板车出去。 朱约瑟:像我们萧山区种蔬菜的能力特别强,大的公司有几千亩的,有几十年的,二三十年种下来的蔬菜。但我在种蔬菜的时候,我只有一百多亩土地。如果要排排队,我孙子辈都排不到,轮不到我。
朱约瑟的基地离家有40分钟车程,为了赶上大棚蔬菜的种植时间,朱约瑟快马加鞭地建大棚,几乎每天都在基地。然而,就在朱约瑟辛辛苦苦挣钱的时候,他的儿子却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朱约瑟:甚至他经常在玩电脑。我们说,你为什么这么玩电脑,不是好好去读书。我说他的时候,他就发脾气了。
儿子 朱峰峰:太散了,家不像家。周六晚上回去的时候,我最后说了一句,宁可去要饭,大家一家人在一起都蛮好的。
宁肯去要饭,也比现在好。儿子的话,深深地刺激到了朱约瑟。
朱约瑟:不管你怎么样工作,都是为了一个家庭,为了下一代。如果下一代的感觉是怎样的话,那心里是很不好受的。

朱约瑟心里感到愧疚,但是基地的60个大棚已经建好,不能不干,而且周围的村民也都在等着看自己种菜怎么赚钱。可是,不出一个月,朱约瑟就让周围的人都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
朱约瑟:人家看我笑话的,我到这里一下子60个棚搭起来,一开始搭起来的话,花了五六十万元。人家说,约瑟,你在这里种什么东西,我说我不知道。你这个傻子,大棚搭起来了,这个事情还不知道。人家以为我骗他,我真的是没骗他们。
本来就是外行,连种什么菜都不知道,怎么可能还能超越大公司。然而,朱约瑟不但不自卑,在基地里,从没干过农活的他,反而还经常像现在这样教锄地的老师傅干活,而且还有一套理论振振有词。
朱约瑟:你过来,我来挖,我是没有种过地的,我也不会比你慢,你相信吗?这就要掌握巧,窍门在哪里。我告诉你,你就是不管怎样,扎了一下就上去了,扎了一下就上去了,是不是?扎了一下就上去了,动作很快。但是我动作慢,但是扎每一个动作全部到位。为什么不到位?这个东西这么长,你为什么不去给它到位,是不是?那你来试试看,你来试试看,我有没有道理。记者:你是看到的事情就想自己琢磨?
朱约瑟:是,是这个道理,每件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巧。
朱约瑟一直在琢磨着把巧劲做到位。2007年底,朱约瑟在大棚内种上了最普通的蔬菜。那么,他是要怎样以弱胜强呢?
朱约瑟:大棚本来就是保温来做反季节的,我要在反季节大棚的当中,我还是要进行错位。那么人家卖完了,我来卖,人家没有,我先卖。要么提前,要么退后。
朱约瑟请来了技术员,帮他解决了错位上市的技术难题。但是,60个大棚的蔬菜,直到要上市前的一个月,也没找到超市销售。眼看还有一个多月,蔬菜就要上市了,朱约瑟却依旧不慌不忙,把注意力放在了一种没钱赚的芽苗菜上。
朱约瑟:芽苗菜是没钱赚的,因为运输成本大,卖得高我们也不会去买,这个东西也赚不到钱,我是知道的。
芽苗菜栽培在盆内,每盆8块钱,但运输起来,一车却运不了多少盆,而且芽苗菜卖出去,3块钱一个的托盘是很难回收的,加上人力等成本,种菜的人都知道,芽苗菜是挣不了钱的。但是朱约瑟明知不挣钱却还着了魔似的大规模培育,对60个大棚的菜却不管不顾。朱约瑟究竟在打什么牌? 员工 吕亚红:因为我是主要在管这一块,自己做做,好像心里也没底了,这个老板到底怎么着了?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朱约瑟:不按常规出牌,不按常规出牌。
记者:别人不理解,其实你心里还是有底的?
朱约瑟:我心里肯定有底的。我如果说每次赔钱每次赔钱,我心里没有底的话,我这个人还会这么胖吗?
儿子 朱峰峰: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我是很反对的。一个是没利润,还有一个甚至还要亏本。从那时候我就想,感觉我们公司没必要做这一块,因为公司生存下去肯定要有利润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