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不帐〖耕地的鸡舍”

2024-09-18 16:16本站原创浏览:4640次

“不占耕地的鸡舍” ——衡水枣强瑞发祥立体生态循环种养一体化模式探究

鸡舍连大棚,屋顶种蔬菜,环保又增收。“棚舍连体”生态高效蛋鸡养殖模式带头人周建国称这种模式不仅生态、环保,更重要的是土地利用率非常高,堪称“不占耕地的鸡舍”。日前,记者走进衡水枣强县瑞发祥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领略了周建国创立的棚舍连体生态循环种养一体化模式。

善于钻研,从门外汉到龙头企业负责人

蛋鸡标准化示范场,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优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先进龙头企业……墙上的一个个牌匾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一个企业的实力和荣誉,而对于周建国来说,也许不过是他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30年的一个缩影,而其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却鲜有人知晓。

1984年,周建国手里有一笔1000元的“闲钱”,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养鸡。“那时候养鸡比较简单,小鸡过了21天就算过关了。基本上就等着挣钱了。”周建国笑着告诉记者。

由于那时还没有鉴别手段,第一次周建国买来的200只混合雏中只有100只是母鸡。但是他仍然尝到了甜头,养鸡一个月可以赚三四百元。在那个工薪阶层月工资才几十块钱的年代,每个月盈利三四百元的确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从1986年开始,周建国每年都要有计划地扩大一些养殖量,并且对鸡舍不断升级改造。2002年,鸡场已经达到商品鸡存栏量5万只的规模,且配有自动化清粪设备等,具备了标准化鸡舍的雏形。到目前为止,周建国成立的枣强县瑞发祥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占地150亩,总存栏量可达15万只规模的规范化立体大棚蔬菜种植、蛋鸡养殖一体化龙头企业。

对于这番看似顺风顺水的事业,周建国认为最重要的是“遇到了好时机。”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养鸡很简单,饲料也没有现在这么“精细”,但是产蛋率能达到97%~98%;那时也没有这么多复杂的疫病,只要饲养管理真正做到位,鸡几乎不“闹病”。

而在外人眼里,事业的成功和周建国谦虚好学、头脑灵活分不开。作为一个外行,最初养鸡,周建国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鸡病防治》、《养鸡500天》这两本书籍对于上世纪80年代养鸡的人来说,一定有着很强的亲切感,当时周建国几乎跑遍县城的所有书店,才买来这两本书,按照书上的养鸡技术,边学边养;他很有心计,不放过任何一次向其他人讨教学习的机会,他向畜牧局的技术人员、养鸡同行,甚至卖饲料的业务人员虚心请教,然后结合自己的养殖情况分析、琢磨。正是这股谦虚好学、不服输的劲头,使周建国从一个门外汉成为养鸡行家,企业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同一时期养鸡的同行里,很多人早已经退出这个行业,或悄然退出,或一败涂地。对此,周建国总结到:只有那些有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多与同行交流,且真正把养鸡当成一项事业去做的人,才能在这个行业中成为一棵常青树。因为这个行业发展的太快了,如果以一个封闭、保守的心态,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发展。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路,规避市场风险

“养殖业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行业,没有一帆风顺的,关键看你如何应对。”周建国说。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疫病形势,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波动,周建国以其沉着、睿智和超前的思想,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路,在一次次的市场风险中稳步前行。

2003年3月,正值非典时期,全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紧接着,国家首次公布禽流感疫情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发病鸡群大面积扑杀,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闻“蛋”色变,一车车的鸡蛋大量积压,鸡蛋价格跌到谷底,在如此险峻的形势下,许多蛋鸡养殖户纷纷将蛋鸡淘汰、清栏,周建国却一直坚持上鸡,且每批一万只,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冒着天大的风险。而最终的结果表明,这并非是他盲目追求利润的表现,而是作为一名资深的养殖从业者对这个行业和市场的精准的判断。

由于禽流感期间蛋鸡存栏大幅下降,导致鸡蛋供应长期不足,2004年6月份,鸡蛋价格开始回升,周建国的鸡场正好赶上产蛋高峰期,长达16个月之久的高价位和高盈利让他赚的盆满钵满。2005年10月份,考虑到市场行情高涨,雏鸡的需求量肯定会大幅上涨,周建国审时度势,果断地做出决定:不再进商品鸡转而购进父母代种鸡。

“越是行情好的时候进鸡,获利越小;越是市场行情处于低迷的时候进鸡,往往获利越大。盲目跟风是养殖业的大忌,涉足养殖行业,既要有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周建国告诉记者。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