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的精彩转身
图为张永鑫成立的凯永养殖有限公司养猪场。本报记者李剑锋摄
近年来,随着“关小、改中、建大”战略和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政策的实施,我市许多煤老板逐渐淡出了煤炭行业,并开始二次创业。几年过去了,实现了精彩转身的煤老板们有的已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佼佼者。
张永鑫:黄土地上掘真金
“老兄,这个项目等不及了,必须赶快上马。明天我就赶过去和你们面谈吧!”见到张永鑫时,他正在为建设兽药畜牧设备超市与北京方面联系着。张永鑫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如果建好,不仅能够提升自己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方便当地养殖户,解除他们购货难的烦恼。
张永鑫是土生土长的高平人。1998年,他开始经营煤矿,之后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低迷和大红大紫,赚了不少钱。2005年,他的煤矿因手续短缺被关闭。
在家清清闲闲过日子?还是转行?当时只有30多岁的张永鑫面临新的选择。在经过认真思考后,他决定投资农业项目,一来自己比较熟悉,二来也能给曾经大力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老乡们带来一定收入。
“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万万搞不得。”“在这方面,你没有经验和管理技术,肯定要赔钱。”2007年,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质疑声中,生性执拗的张永鑫投资3000多万元,在河西镇仙井村成立了凯永养殖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经营中,张永鑫制订了《凯永牌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和“ 五统一” 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对选种、防疫、饲料、管理等均按照标准化规范操作,从而保证了品牌的优质化。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生产出来的猪个大、瘦肉率高,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
在生猪养殖上取得效益后,张永鑫又投资近1亿元建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集规模养殖、设施种植、种苗繁育、有机配肥、加工冷藏、科技服务、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园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通过“猪沼菜(果)循环生态模式,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各个环节相互依存、有机联动、综合提效的运行机制。
在园区内记者看到,两个高大的600立方米的沼气站格外引人注目;200多栋蔬菜大棚排列整齐,里面栽种的西红柿、小瓜、青椒等长势喜人。张永鑫告诉记者:”沼气站利用猪场的粪便发酵生产沼气,然后以成本价向仙井、河西等村的上千户居民输送生活用气。蔬菜大棚使用的肥料都是猪粪转化为沼气后残留的沼渣沼液,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凯永公司的入驻,给仙井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该村村长焦保国说:”村里几百亩撂荒河滩地被凯永以600到900元的价格租赁下来,租金和地里的正常年景相当,村民们可以安心打工赚钱。村里还有100多人在养猪场、蔬菜大棚上班,每人每月能挣到1500多元,他们守家在地就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因为凯永公司,我们村年人均现金收入增长了1100多元。“
2011年,凯永公司年出栏商品猪达到近3万头,蔬菜大棚发展到220多栋,完成销售收入6800多万元,实现利润1600多万元,迈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在谈到自己的转身时,张永鑫感触颇深:”以前经营煤矿,虽然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出一回事故就倾家荡产了。现在从事养殖、种植,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给老百姓带来不小的收入,这让咱的生活特别充实。“
李中会:汽车配件放飞梦想
2011年11月,清慧汽配二期项目投入运行时,李中会禁不住感慨万千:”生产汽车配件,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让我生活得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
李中会高中毕业就开始创业。1998年起,他先后搞了6年煤矿、2年洗煤厂。经营煤矿时,李中会敏锐地感觉到: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国家关小、改中、建大政策的推行,单靠挖煤销煤迟早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要想发展,必须尽快发展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替代产业。
在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后,李中会决定立足本地煤铁资源优势,瞄准国际市场,利用废弃的煤场生产汽车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