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探路》第一集:成都破冰

2024-09-18 03:19本站原创浏览:1945次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设计师 张樵:“我们过去的规划只做了城市,没有做农村,那么我们既然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我们就把农村这一块再补上,那不就成了一个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了吗。所以当时呢我们就,马上就把农村这一块单独又做了一个规划,给它跟城市的规划拼到了一块儿,就成了一个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当时就这么认识的,所以后来呢,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感觉这个不叫城乡一体化。”

在我国的规划设计中,一直都是城市规划,农村的规划该怎么作,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最终成都市规划局在城乡统筹上找到了答案。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设计师 张樵:“一个就是城乡的基础措施,要统筹,第二是城乡的产业布局要统筹,第三是城乡的共同服务措施要统筹,第四呢,是城乡的规划管理要统筹。

历经五次修改,成都规划历史上首次将城市和农村统筹在一起规划设计的沙盘终于成为了成都未来的展望。和以往规划不同的是,以前只管城市街道和交通的规划部门,将规划延伸向了更深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领域。这个规划被成都人简称为一城三圈六走廊。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设计师 张樵:“这个中心城这个是第一圈层,这边是第二圈层,然后远郊区第三圈层,这个六个走廊呢,是指的我们以中心城为核心,沿着六个方向的走廊呢,来积聚发展,集中发展。”

在规划中,成都将城郊、近郊和远郊分成三个圈层,根据各自优势进行错位发展,并且史无前例地对成都全市220多个乡镇和2200多个村庄作了统一规划,在建设、城乡布局、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措施等六个方面,实行城乡一体布局。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等许多以前城里人才能享受的文明与实惠开始沿着这张图延伸到乡村。在规划中,成都全市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达2800多个,总投资1538亿元。

成都成为国内第一个使用城乡统一坐标体系进行规划的城市。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成为了成都未来的新画卷。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刚:“这个图画,我觉得是成都的一个展望,我们成都希望在城乡统筹方面,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这种道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城乡统筹,城乡共发展,共繁荣的道路。”

历经五十年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在中国政府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把城市化列作国家政策,与此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在于减少农民也成为中国农村走出困境的共识。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劳动力。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就是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就在成都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遇到了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如何打破传统户口制度 ?

2004年5月1号,成都宣布取消全市的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从此在成都,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农民只是代表着人们从事的一项职业。人们把这些既有土地又有城市居民户口的人叫做了“新居民”。

成都市青羊区培风村,现在已经改为了培风路。住在这里的新居民刘建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成都市青羊区居民 刘建:“以前在城里面打工,找工作那都有区别,原来我们,原来就是像跟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我们作为农民来说,都是签订劳务合同,自从推进城乡一体化之后,我们的身份变了,变了去打工签合同都是劳动合同,所以这个都有区别的。”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刚:“他不仅是一种政治待遇的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让农民他提高了,他的自身素质,我们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减少农民,让更多的农民致富。但是呢,农民他毕竟,要通过他的,改变他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让他融入这个城市,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

从2004年开始,人们发现了更多的变化: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