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委组织部订2000份《株洲日报》送给基层党
■株洲日报见习记者江珍珍通讯员周昊昱
“党报,成了我们的‘第三只眼’。”11月5日,茶陵县秩堂镇吉川村支书手指着报纸,形象地描述《株洲日报》的作用。吉川村地处山区,信息闭塞,《株洲日报》是村民们知晓时事、了解政策的主要渠道。
在我市一些偏远山区,像吉川村这样通过阅读市委组织部免费赠送的《株洲日报》,更好地了解社会时事的基层组织不在少数。据了解,近年来,市委组织部每年都开展“党费征订报刊赠送”活动,今年又拨出近40万元党费订阅2000份《株洲日报》,赠送给村、社区党组织、老党员和贫困户1800多个村、社区受益。有些村从党报中学到了“致富经”;有些村从党报中学习先进的基层管理模式,成了“平安”村,全国文明村;还有些寒门学子,靠党报牵线搭桥,圆了求学梦……
读报致富,农户取得“致富经”
读好报,会读报,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也涌现出了一批通过读报用报致富的专业户。
2010年,醴陵市贺家桥镇妙泉村支书李任生在报纸上看到“种植转型”的报道后,很受启发,指导本村村民引进种植新品种“翠冠”梨。由于梨子改善了品质,销量猛增,受到消费者欢迎。“如果种得好,产销结合起来,一亩地可以收入五六千块。”当地村民贺方中高兴地说。
天元区马家河镇太高社区的发展,同样受益于党报报道的先进致富经验。2009年,社区书记带领村民成立了太高科研养殖协会,全社区共发展养殖专业户30余户。而今,太高社区人均收入明显提高,由2009年人均7800元增长到了10200元。居民忍不住感叹:“党报是咱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党报为师,指导基层管理创新
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最清洁户”、“清洁户”的红色标签,村委大院的公布栏里则公布着“村民卫生红黑榜”……荷塘区仙庾村支书刘彦直介绍,2011年,他在《株洲日报》上读到关于攸县城乡同治工作的报道后,决定学习攸县的先进经验。经表决同意,村委将每周六定为村、支两委成员劳动日,每月最后一天为党员、组长、村民代表集体劳动日。同时每月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刘彦直笑着说:“这是我们村的‘全国特色’,这个‘全国特色’让我们村成了全国文明村。”
天元区白鹤社区书记郭新宇说,党报一直是我们基层单位的精神指挥棒。今年年初,他在《株洲日报》上读到周永康同志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报道后,开始在社区内实行‘单位自管式’和‘物业集中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党报搭桥,助寒门学子
在醴陵长庆示范区马脑村,村支两委在报纸上看到对贫困大学生的报道后,积极组织开展了扶贫助学献爱心活动。发动本村党员、群众筹集资金13000多元,为7名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近年来,该村共募集到捐款5万多元,累计扶助学生24人。
市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在党的工作中还是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党刊党报都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党费订报,文化扶贫的工作还要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