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写真】她当上了“鸡鸭司令”
塘边的空地栽满了柑橘、意杨,水中有鱼,水面上有鸭,坡地上有鸡,鸡场垫料经过发酵后变成桔园、意杨林的肥料,鸡鸭粪发酵后喂鱼,猪粪集中到沼气池变成清洁能源用来照明做饭,沼液作为农家肥料再返回桔园,桔园每年修剪的枝干用于冬季养鸡的原料…… 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全国劳模刘亮国的“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园”,她用工业化的形式开发农业,实现着一名新农村女性的人生价值。 打工妹回乡养鸡鸭 1.62米的身高,长发,偏瘦,笑的时候露出两个小酒窝,站在记者面前,养殖能手、全国劳模刘亮国说:“由于上边是姐姐,父亲希望有个男孩,所以我出生时他就给我取了个男孩名字。” 1997年,刘亮国初中毕业。本已考取高中的她却因家里突发变故,姐妹三人不得已全部辍学在家。和农村里大多数孩子一样,辍学后的姐妹三人背着行囊,坐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开始了打工生涯。 在深圳,电子玩具厂的活儿虽然不是很重,但工资较低,两年干下来,刘亮国吃了不少苦头,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她心想,父亲既然给我取了一个男孩的名字,自己就应该像男孩一样,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于是,她毅然决定返回家乡创业。 凭着在异乡两年打工积累的经验,她发现家乡山场广阔,河水清冽,水草丰足,适宜大规模养殖。而大多数消费者又特别青睐原始风味的禽肉和禽蛋,禽类产品需求量大,必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刘亮国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小鸭、小鸡成长迅速,比原计划提前20天开始产蛋,由于喂养合理,每只鸡鸭几乎每天都能产一个蛋。但尽管如此,她第一年的支出和收入也只是持平。 虽然没亏钱,但一分钱没赚让刘亮国有些失落.总结完经验和教训后,刘亮国决定再干一场。第二年,刘亮国找了6个亲戚进行担保,在信用社里贷了3000元,又买了200只鸡和400只鸭。 这一年,她自己亲自跑上了销售。每天早上6点,将鸡鸭赶出舍后,她便挑着两大筐鸡蛋和鸭蛋亲自到镇上去卖。刘亮国的家距镇上约5公里,去的时候坐车,等蛋卖完后,她便一路小跑地回家,吃完午饭后,她又开始整理鸡舍和鸭舍。 除了养鸡鸭外,刘亮国听说蜈蚣能卖钱,她便进村入户收蜈蚣,然后转手再卖;农村的土鸡在市场上受欢迎,她又去收土鸡,然后拉到丹江口去卖。 …… 也就是在这一年,忙碌的刘亮国开始赚钱了。 立体养殖的“鸡鸭司令” 初步的成功让刘亮国兴奋不已,根据两年来的养殖经验,刘亮国决定大规模地养鸭,将鸭子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2003年,她投资3000元将门前一块低洼地改成了一个池塘,在门前的空地上种植了果树,那时候,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年四季家里有水果吃,同时也为鸡鸭们找一个休息的地方。 在随后的几年里,她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最高峰时年出产鸡鸭总数达到了4000只,除此之外,她还承包了村里的一个养猪场,年产生猪100多头。 由于投入的增大,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2003年夏天,当地出现了少见的连阴雨天气,一连两个月小雨不断,粮食不光涨价,而且相当难买。由于资金出现缺口,刘亮国没有存贮多余的存粮。 眼看饲料只有两袋了,刘亮国急得一连好几天都睡不着觉。无奈之下,她只好发动家里所有的人上山割青草,添到饲料里以解燃眉之急。最后,还是在乡邻的帮助下,在外地一粮食加工厂,高价买到了粮食。 有了这次的教训,刘亮国以后每当扩大规模时,便首先想到资金的问题。 2004年,是湖北十堰市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惠农年,习家店镇党委书记在获知刘亮国的事情后,主动带领镇信用社工作人员上门给她解决实际困难,信用社一次性给她发放贷款3万元。时任丹江口市副市长的郭清文听说她回乡创业的事情后,给她解决了修建鸡舍和鸭舍的水泥,2006年10月,当她再次面临着资金紧张的情况时,有关部门又主动帮她争取到了项目贷款。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刘亮国在2004年一年就出栏鸡5000余只,存栏产蛋鸭2000余只,纯收入6万余元,同时也实现了连续3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