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之年 白手起家 步步抢占先机
表嫂周建华:我说的就敢上来开韩国烧烤,真是有点冒险,我心里觉得冒险。
不怪周围人都觉得冒险,因为在十几年前,偌大的北京城除了在偏僻的小街小巷有那么一两家街边小店外,从没有过专做韩国烤肉的大型餐馆。而那时已经50岁的叶瑞慈,却赌上自己全部家产,一出手就是600多平米的大店。
叶瑞慈:都是北方人,习惯都差不多,在沈阳能成功,在北京一定能成功。
叶瑞慈底气十足,他认准只要把当时吸引他的那种“特色”做到极致,保证原汁原味,他的韩国烤肉店一定能有一席之地。
从店面装修到选材配菜,即使花费再大,叶瑞慈也要从韩国请来专业人员亲自把关,而为了省钱,一些搬运材料之类的体力活,他都是把自己一个人当两个人使。
叶瑞慈:这就是花园路这一条街,想当初我在这做第一家店。
从装修到装饰,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韩国特色风情,而其中一道招牌菜更是让叶瑞慈费尽心思,特意请来韩国烤肉的专业厨师试菜不下上百次。
顾客:一般喜欢吃他这的调味牛排,那个味道特别好。
顾客:调味牛排。
顾客:我带着我女儿,我姑爷,老婆,还有我孙子都来了,就喜欢吃这个肉。
店长纪春月:腌制牛排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首榜。
厨政总监崔成哲: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选用的,这个牛的第三根到第五根肋骨,只有第三根,第五根肋骨,它的肉度,它的厚度才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还有它的这个花纹,你现在可以看到这种自然形状的大理石花纹。
以每公斤近百元的价格买入牛的第三根到第五根肋骨,每一块都切割成设定好的长度。
厨政总监崔成哲:我们每一块长度我们都有要求,6.5到7公分,现在从这个机器这能看到,都有刻度。
不仅对排骨的长度严格要求,就连划刀的深浅也要达到刚好可以透光的程度,只要不达标,全部废弃。为了这道菜的调料,叶瑞慈更是连续一周每天17个小时不出秘密调配室。
记者邱燕妮:是我饿了吗?这里好香啊。
叶瑞慈:好闻吧。
记者邱燕妮:这个车间是干嘛的?
叶瑞慈:汁的调配。
记者邱燕妮:就是这个的味道,好香啊。这是梨,这是苹果。真好玩,又有可乐又有苹果又有梨,怎么听都不是腌牛肉的地方。
真材实料还要搭配地道的吃法,叶瑞慈给每桌客人都要免费赠送这种配菜,为的就是让他们体验地道的韩国料理。
叶瑞慈:生菜搭配苏子叶,再选一块肉搭配起来,蒜,一定要有大蒜,再放个椒圈,而且一定要一口吃掉。
光这一道调味牛排在2012年一年就能卖出800多万元。
口味正宗,吃法地道,风格独特,叶瑞慈的韩式烤肉店迅速蹿红,在当时整个北京餐饮业都独树一帜。靠着这特色,叶瑞慈趁热打铁,几年之内又开了好几家分店,每家店都生意火爆,可食客纷纷上门的背后,却潜藏着危机。
叶瑞慈:我当时都甚至骂了街了。
2005年,叶瑞慈盯上了牛身上一个部位的肉,这个部位的肉通常被大家当做边脚料,只能用来剁馅。
厨政总监崔成哲:以前我们都是剁馅啊,或者直接给员工吃了。
叶瑞慈:诶,你看这道菜怎么样。
记者邱燕妮:这个长得不怎么样啊。
叶瑞慈:其实,这块肉有它的特性。
就是这种条不成条,块不成块的的肉,叶瑞慈却不惜人力物力来打造,因为他在这个部位的肉上发现了独一无二的卖点,这也让叶瑞慈度过了2005年的一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