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大胆之举带来四年财富剧变

2024-09-18 08:55本站原创浏览:3692次

2008年4月,李文军回到了老家罕苏木。他承包了50亩土地,开始大搞建设。他还有一个奇怪的举动,就是大量收购牧草。草原上有的是牧草,李文军花钱买这么多牧草到底是要干什么呢?

4个月之后,房子建好了,李文军引进了800多头架子牛。原来,为了让肉联厂能延长运转时间,李文军决定自己养殖育肥牛来保证货源的供应。没有经验,不懂技术,他就请教专家。之前大量收购牧草,就是在为这些育肥牛储备饲料。

阿鲁科尔沁旗是牧区,从来没人养过育肥牛。牧民们通常在下半年牧草茂盛的时候放牧牛群,一年也就出栏一批。而李文军收购草料,把肉牛集中育肥,一年可以出栏2到3批,大大满足了肉联厂的需要。很快,李文军搞肉牛育肥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2009年3月,离罕苏木160公里的绍根镇的党委书记陈育明找上了李文军,请他去指导牧民养殖育肥牛。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党委书记陈育明:老百姓这块,传统的饲养方式都是散撒放养,牲畜头数有时候也超载,造成咱们这个草场退化严重。每年养殖收入都十分低,那么这一次我们也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李文军:在这个地方养牛积极热情有,我感觉,我正好是恰到好处,这个时候把大家伙一下带起来,这个产业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养殖育肥牛的人越多,肉联厂能回收的肉牛就越多。李文军答应了陈育明的邀请,他只有一个要求,养出来的肉牛由他的肉联厂负责回收。

2010年,李文军把他和绍根镇的合作方式推广到了阿鲁科尔沁全旗,参加的人数达到了2700户。为了不用每个乡镇都亲自去跑,9月,李文军正式成立了肉牛合作社,地点定在了位于阿鲁科尔沁旗中部的天山镇。

为了给人们示范养殖技术,李文军建了一个育肥牛基地。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没过多久却给李文军惹来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差点让合作社办不下去了。

合作社的育肥牛示范基地批次存栏1300头。因为牛多,每到肉牛出栏的时候,就有经销商主动跑来看牛。社员们一看有经销商,来合作社的时候顺便就把自家的牛牵了过来进行交易。一来二去,合作社居然自发形成了一个交易市场。就在市场的交易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2月16日,市场被关了。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党委书记秦跃国:一旦要控制不住,他就形成了像那种集散市场,怕他出现这种情况有争议。后来这块因为一有争议,就治不清的时候,产生一定争论,这个事往前运作的步子就受点阻,或者说停下来。

为了规范市场管理,李文军的肉牛发展事业突然卡了壳。那段时间,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合作社的办公室,一个人,一遍又一遍的擦拭那座摆在办公桌前的铜牛。

李文军:你看了吗?这个轮廓全是肌肉。这个咱们懂行的都知道,这个叫脖带,这股牛劲,看到吗?多倔强。什么人能把牛头牛脖轻易掰弯?那是不可能的。特别形象,特别提气。

12月底的一天,有一个人前来找李文军,他叫李庆国,是来找李文军帮忙的。没想到,他开口提出的要求反而给李文军停顿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原来,阿鲁科尔沁旗有一个活畜市场,每逢3、6、9交易。李庆国带着牛去交易,但是还剩下几头没有卖完。他家离活畜市场比较远,不想把牛再拉回去,怕在路上折腾瘦了。

合作社社员李庆国:到那就是来回拉,折腾,就拉到那地方再卸,再卖不了就拉回去,掉秤掉得厉害。能掉五六十斤。

记者:能掉50、60斤?

合作社社员李庆国:对。

李文军离市场比较近,李庆国就想把牛寄养在李文军的养殖示范基地,过几天再拉到市场去卖。李文军答应了,他按寄养的天数,只收了李庆国最基本的草料费。谁知道其他社员知道以后,也纷纷提出短期寄养的要求。一个月之后,李文军的养殖示范基地里竟然满得连牛都存不下了。

看到这个情况,李文军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照顾这些托管的牛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商机吗?那些想搞育肥牛但是家里没有牛舍,或者不懂技术的人可以把牛送过来长期托管。等牛出栏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当地交易,这样就不会有运输掉秤的麻烦。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