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水布垭大兴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

2024-09-23网络转载浏览:7935次

记者谭举先通讯员饶自爱

金秋时节,硕果满枝。

从清江岸边的巴东县水布垭镇大兴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传来捷报:该社被评选为全州“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州级示范社”,发展社员1204户、4864人。在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的盈余中,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105万元。

  聚沙成塔

“大兴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全镇畜牧养殖业从‘散兵游勇’向‘抱团出山’纵深发展,基本形成了‘抢占半壁河山’的发展势头。”镇党委书记饶光明说,众人划桨好行船,集散成链增“底气”。

49岁的合作社理事长张周金是个“老畜牧”了,他说:“2007年,全国生猪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水布垭镇的农民由于全是散养户、小规模,出现严重亏损的状况,许多农民谈畜色变,原因在于养殖很分散,销售靠贩子,导致畜势难发,陷入竞争乏力的尴尬境地。如何聚沙成塔?

2008年8月,一个由镇畜牧中心技术服务机构领办,以农民成员为核心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诞生了.选出了理事长、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走上了产权明晰、制度规范、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之路。理事会、监事会严格按照“八有”要求,设立机构,健全制度,既帮养殖户把品种改良、技术改优、规模改大,又帮助养殖户抵御了市场风险,有效地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抱团”发展畜牧业。

合作社自成立起就构建了饲料采购加工、技术服务、畜禽销售、市场拓展的“一条龙”合作体系,向社员提供“三保服务”,即:保饲料供应,保改良换种,保产品回收。同时提供技术培训,上门指导,建立基地站,结成一条从种畜种禽培育、畜禽养殖及回收到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链,社员既可节约养殖成本,又可有效降低养殖风险,从而启开了良久的养殖大门。

合作社成立之初,入社农户只有66户,他们抢抓国家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机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采用二次返利、入股分红、评选“十佳社员”、“营销能手”等多种经济刺激和精神鼓励的方式,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次年畜势喜人,为社员增加收入286万元,社员养殖户家庭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2960元提高到5300元,显现岀旺盛的生命力。

规范诚信的运作,让农民看到合作发展的好处,前些年想拉都拉不进来的养殖户,现在主动申请入社,这种愿望之强烈是从来没有过的,呈现出一呼百应、跨区域寻求合作发展的好势头。3年来,合作社由当初的66户发展到1204户,全镇46个村,村村有大兴社社员,相邻的3个乡镇和邻近的长阳县也有不少农户加入该社。

产业链在延伸,标准化在形成,风险在降低,社员收入在提高!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社员并带动其他农户进行标准化养殖,使畜禽规模养殖高潮迭起;生猪“150”、“1121”、“4450”模式养殖达832户;生物发酵床模式养殖12户;生猪饲养量猛增到17万多头;牛“165”模式养殖2户;山羊“1235”模式养殖35户,饲养量1.9万多只;家禽“林下养鸡”模式养殖2248户,家禽饲养量猛增到26万多羽,1万羽以上规模户5户,1000羽以上规模户34家;养殖小区达15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12个、山羊养殖小区1个、家禽养殖小区2个。

  受益千家

订单养殖,风险共担。合作社成立后,一直将养殖户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与养殖户签订销售协议,确保养殖户利益最大化。3年来,该合作社多方筹措资金110万元,补贴给标准化规模养殖户。

“过去养猪全靠自己张罗,入社后,是专家技术员教我们科学饲养,规模喂养,饲料、防疫、销路不用管,少操几多心哟!”胜达生态养殖场张爱民说。胜达生态养殖场是谭杰、张爱民、张学军三能人合办的,场地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2008年,投资410多万元,兴建6200多平方米的8栋标准化栏圈,建有18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年出栏生猪1万头,是一家零排放、原生态养猪企业。谈到胜达生态养殖场年产值过千万元,成为“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时,领办人谭杰说:“入社犹如背靠大树好乘凉!信息来的快,防疫抓的实,风险降低不少!”今年已出栏生猪3700多头。这个社始终按照产业化发展模式,拉长了产业链.兴办了畜牧科技服务中心、山羊、生猪、林下山鸡等15个示范养殖小区;规范建有波尔山羊繁殖基地、“香柏枝”腊肉加工厂、产品销售部等实体,开发的“香柏枝”腊肉等产品深受欢迎;探索出了一条猪、羊、鸡产业化发展之路。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