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欠债离家八年 带巨款回村之后

2024-11-04网络转载浏览:3882次

刘海涛:这里过去是山清水秀风光好,只有哥哥没有嫂,没有嫂什么意思,嫂子不在家,因为穷娶不上媳妇。

他叫刘海涛,今年63岁,就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这个山沟里。

刘海涛50岁时,欠下了200万元的外债,被迫辞掉国企的工作,带着3万块钱到北京打工还债,可是8年后,他再回到村里的时候,竟然已经是一个亿万富翁了。

闫春海:他这个人不按套路出牌。

薛群福:他和别人不一样,他认准的事儿,必须要干,他就认准了,我信,我一定能干成。

李小建:他本身是个干事儿的人,你让他歇着也确实歇不住。

不过别人不知道的是,刘海涛之前从没想过要自己做生意,他50岁辞职到北京仅仅是为了弥补当初犯下的一个错误。  为了还债,当时已经50岁的刘海涛不得不拼命干活,还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差点把命都丢在北京。

张贵双:脸色就发黄,发黄发黑,医生说有根血管瘪掉了,需要放支架。

闫春海:放了三个支架,必须放支架,血都流不过去了,血管都堵了。

然而,在北京的8年时间,刘海涛竟然从给人打工,摇身变成为家产过亿的亿万富翁。

2008年,不得不回家养病的刘海涛,竟然因为老家村民的一句话,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只用了4年时间,就在老家的荒山上每年入账超过5000万元。

那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1996年的一天,作为河北省平山县一家国营建材厂总经理的刘海涛,突然召集大家开会,说要从北京引进资金上千万,上马一个新的建材项目。

这个提议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当时企业虽然效益不太好,可是万一这钱还不上,工人们就得下岗。

闫春海:再困难起码有工资发,你上这个项目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风险太大,有人不理解。

张贵双:那时中国还没有这个东西,好多人不同意,刘总就力排众议,把这个项目上了。

刘海涛却坚信这个项目一定能赚钱,于是他在会上对大家承诺,如果亏了自己承担所有责任,大家见他这么坚决,只好同意下来。

可是,事情却并没有刘海涛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年后,生产出的产品严重滞销。刘海涛:产品做得挺好,就是没有打开市场,咱们国家还有一个国情,就是国家没有文件下来,大家不敢用。

原来,刘海涛的新项目,是用一种叫做PVC的塑料材料代替过去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水管和门窗。可当时国内市场上没人认可这种材料,所以根本没人敢买。

两年后,这家一直在亏损的国营工厂倒闭了,可最后还是欠北京投资方两百万元。

刘海涛:他和对方说,这两百万我一个人来还,我辞职去北京做生意,白天出去赚钱还债,晚上就住在你们公司里,直到还清为止。

北京投资方:他的想法就是我欠了你的钱,我住在你这里,肯定跑不了,以后就能还上。

所有人都觉得刘海涛这是在开玩笑,可是1999年,刘海涛真的辞了职来到了北京,而且不仅还清了200万元,还在北京积累了超过一个亿的财富。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海涛:在我心里来说很对不起北京的朋友,我为什么到北京,我在改制以后,我到北京跟这些朋友继续相处,一起做生意,最后挣钱,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其实,刘海涛这时还是没有死心,他还是坚信塑料建材一定会被市场接受,他想北京每年有那么多工程,他一定能赚钱把债还清。

可是,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是错的,塑料的门窗在北京依旧没人敢用。

那段时间,刘海涛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工地。

薛群福:只要见工地他就去,有脚手架起重机,他就进。人家不让进,他就软磨硬泡说好话。

整整半年的时间,他一笔生意也没有谈成,家里仅有的3万多元积蓄,也被他花得差不多了。

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他竟然在一个工地碰到一个给他带来巨大转机的熟人。

  刘海涛:一看认识,并且他说,你刘海涛过来我们就用你的产品,都用,当时我们自己还没钱,我拿什么请他们吃饭,他说不用了,我们先给你付款,第一笔,记得太清楚了,因为这个事情我们高兴了好多天。

原来,他碰到的是以前国营厂的老客户,那个工地正在施工的是一个外商投资的建筑,在国外这种塑料建材使用已经很普遍,而在国内却很难找得到,没想到刘海涛竟然送上门来,而且价格还不高,于是就痛快地给刘海涛200万元的订单,并预付了30万元的定金。#p#分页标题#e#

刘海涛:这三四十万拿到手,我们都高兴老半天,不是为这点钱高兴,而且说是第一笔业务,我们平山人到北京照样会挣钱,照样可以维持生活。

虽然过去的国营工厂已经关门,但是刘海涛早就联系了南方几家工厂,可当刘海涛打电话要货的时候,却被对方拒绝了。

原来,那时南方已经开始使用塑料建材,而生产厂家却不多,求大于供,没空给他生产,这一下刘海涛可高兴不起来了。刘海涛:当时签了定单这里供不上,没办法,赔钱可多了,你定单签字了以后,一个大老总等着你,这个产品供不了,第一个自己不能挣钱,而且自己还得赔钱,你得赔人家的损失。我本身也没钱,没有办法。

刘海涛没有办法,只能筹集了100万元准备赔偿对方的损失,就在这个时候,他碰到了,同样特别缺钱的齐学峰,齐学峰那时有一家金属建材工厂,因为没有订单一直在赔钱。

刘海涛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手里这些钱再拼一次呢?把齐学峰的金属建材工厂改造成塑料建材工厂,让俩人都能赚到钱。

可是,这时离交货日期就只有一个月了,包括齐学峰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是在开玩笑。

刘海涛:肯定着急,跟人家签了合同,这边供不上,又要改造,花了十几天时间,白天晚上连觉都不能睡,那是着急,你自己没钱,你赔人家的钱你还没钱,所以没办法,只能这样去做。  刘海涛用借来的100万元,从广东买来两台生产设备,可是他和齐学峰都不懂技术,于是他们花高薪从浙江请来技术员帮他们调试机器,教他们如何控制温度和调配原料。

齐学峰:我们那个时候也不太懂,请人家南方的技术力量过来,人家过来每次都坐飞机过来,咱们机票给人家报销,咱们去那边还得坐大巴车过去。

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刘海涛就改造好了齐学峰的工厂,按时交了货。

2000年,国家开始推广刘海涛生产的塑料建材,由于当时北京周边生产厂家不多,而且刘海涛的产品已经慢慢有了名气,不到8年的时间,刘海涛给北京1000多栋楼房,提供了建材,赚到了一个多亿。

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的一天,刘海涛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直觉,这把他的员工都吓坏了。

闫春海:开会的时候他就不舒服了,脸色都变了,到了医院,血管已经堵了,流不过去了,必须放支架了。

原来,刘海涛在北京的8年,虽然赚到了钱,但是却落下了一身病。

薛群福:这几年落了一身病,自己得了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

  这次死里逃生,让刘海涛决定,回老家盖一座房子,彻底退休不干了,然而没想到,他却发现了更大的商机。

刘海涛:六十多岁了,想的说没事儿了就退休了,就回来颐养天年了,出去打拼了一辈子,回来建一个安乐窝,又是自己出生的地方。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不会再折腾的时候,他竟然在一件让他特别没有面子的事情里,发现商机,不到4年,他就靠着这个商机每年创造出超过五千万元的财富。

那么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这里是北京的香山公园,2007年的秋天,刘海涛带着老家的几个朋友来这里看红叶,可是光堵车排队,就花了大半天,等买到了票,公园竟然已经要关门了,这让他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

刘海涛:排了两个钟头的队,最后也没看到红叶,为什么没看到,因为你再上就上不去了,时间太晚了,也买不到票了,买了票进去人家也快下班了,进不去了。

虽然在朋友面前丢了脸,但是刘海涛想,自己老家平山县有全国革命旅游基地西柏坡,现在旅游这么火爆,西柏坡迟早会像香山一样人满为患。

于是,他打算在老家租用农民1000亩土地,建一个当地还没有的采摘园和饭店,从游客身上赚钱,带动乡亲们致富。

然而,他的想法在当地村民看来却很可笑。

村民:一开始人们持怀疑态度,都说能闹成不能闹成。

村民:一开始有人说刘海涛吹牛呢,弄不起来,因为从说话,穿着来看,都觉得他是个一般人才。  原来,刘海涛所在的村子离西柏坡还有20多公里,而且还被一座海拔1700米的大山隔断,根本没有路。虽然他说得兴高采烈,可是村民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地租给他。

刘海涛:老百姓说,我们这点地你给我们留着,万一你弄不成怎么办,你别影响村民的生活条件,你别把这点地折腾坏了。#p#分页标题#e#

原来,刘海涛的老家位于太行山地带,不仅山多地少,而且气候干旱,加上山上石头多,土少,根本没法种树种粮食,所以老百姓都把山下的土地当成命根子谁也不愿意租出去。

村民:因为我们这里地太少,连旱地带水地一户就一亩一分多。

刘海涛:老百姓说,你有本事,你到那荒山上面去弄,那里什么也不长,也不长树,连草都长不起来,你有本事把那个折腾起来,我们就服你。

村民让刘海涛到荒山上去做采摘园,本来是句玩笑话,没想到,2008年春天,刘海涛真的开工了,而且还把规模扩大了十倍,他拿出1000多万元,承包了1万亩荒山,一下子租来四十多台大型机械,开始挖山。

他还找到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教授,指导他开发荒山。

  教授:太行山过去之所以荒,就因为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干旱,缺水缺得厉害,第二个就是土层瘠薄,土层特别薄,土壤还特别瘠薄。

李保国:咱们要想着让它能长了树怎么办呢,就像现在我们采取的这种工程,叫隔坡沟状梯田,保留住原来的坡面,防止它冲刷,在原来坡面的基础上,挖成水平沟,一米半深,一米到两米宽,挖成水平沟,把这沟里头全部填上表层风化了的好土。

李保国告诉刘海涛,这荒山虽然可以开发,但是一亩地成本,需要5000多元,你一下子承包一万亩,很难收回成本,所以一直劝他要慎重。

不仅李保国劝他,刘海涛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再折腾。

康海军:他的亲戚朋友,包括和他在一起干事儿的人,因为你看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再这么折腾,确实不允许。

孙栋梁:刚开始我们也劝,别回来,他挣的钱已经够了,回来盖个别墅什么的都足够了。

就像当年做塑料建材一样,刘海涛认定的事儿,就一定要干,可是花5000多万开山,他到底打算种什么呢?

他发现,平山县的核桃在市场上很有名气,于是他决定在山上种50万棵这种在当地还没有人大规模种植的薄皮核桃树苗,可是这种树苗不仅比普通树苗贵五倍,而且需水量特别大,李保国告诉刘海涛,虽然薄皮核桃卖价高,可是在这么干旱的山上种,简直是开玩笑。

李保国:山上的植被只有抗旱的植被,只有酸枣荆条,这种东西,其他东西很少。

技术员:刚开始我们栽树的时候,就是靠三轮车拉水,一天也就能浇300多棵树。  李保国早就告诉刘海涛,你要种50万棵核桃树,光浇水几千个工人都不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刘海涛竟然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解决了水的问题。

刘海涛: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水你就有农业,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我原来说建16个塘坝,大伙都认为不可能的。一个塘坝现在下来四五百万,现在15个塘坝,投资五六千万。

刘海涛花了5000多万修了16个他身后这样的蓄水塘坝和50多个这样的水泥蓄水池,把20公里外的水库里的水抽到塘坝里给核桃浇水,为了提高核桃的品质,他还在基地里散养了2万多只乌鸡和土鸡,用鸡粪替代化肥给核桃树施肥。

这样的大手大脚的投入,李保国还是头一次见到,可是刘海涛心里却有个账本。

刘海涛:做农业你必须要高投入,你没有高投入,你只要走到科技前面,你永远还是有钱可赚的,但有一条必须是高科技。

原来,刘海涛看似大手大脚的投入,其实他都是精心算计过的,修塘坝、蓄水池是为了节省人工浇水的开支。高价买核桃树苗,是为了更快有收成,和卖个好价钱。

2010年,刘海涛引进的薄皮核桃树苗就已经开始结果了,不仅速度比普通树苗快,而且市场价格也高。

  专家:这种核桃的特点是果个大皮薄,好吃好看,皮薄俩手一捏和吃花生一样吃就可以,这个品种吃起来不苦不涩,吃起来香甜可口,一亩地产量能达到200-250公斤,散核桃卖35到40元钱一市斤。

在北京赚的一个多亿,不到一年就被刘海涛扔到了山上,可是2009年,他还找银行贷款8000多万元,为的是在他的基地和西柏坡之间的山顶上开出一条,长达40公里的山顶公路,还修建了饭店和宾馆,来吸引西柏坡的游客。

2012年,他的园区引游客3万多人,土鸡出栏达到2万只,销售核桃50多吨,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他的企业也被评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p#分页标题#e#

市政协农委主任:农业项目看了很多,像他这么大规模的很少见,尤其是荒山开发,像他这么大规模的很少见,这样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现在看是这么个势头。

编导:张瑞杰

摄像:吴兆坤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