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养猪五年赚七千万
今年33岁的他是一名已有5年“官龄”的大学生村官。5年前,放着县城里优越的公务员不干,这个畜牧专业的大学生辞了职,顶着“不务正业”的帽子回到了农村,当起了这个村子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村官。
不过,虽说是个官,他的主业却是“养猪”。他常说,要带领全村人通过养猪致富。这个“大学生村官”名叫介同彬。近几年,在鹤壁,像介同彬这样原本跳出了农村的大学生又“打道回府”做村官成了最时髦的就业流。
“大学生村官”引得村民交口称赞
2007年12月29日下午1时许,43岁的村民张清新正在村里的无公害绿色生态养殖小区带着自家的30头猪“散步”。两个多月前,张清新在小区预付了一半的钱,花费3万多元买了30头种猪,再有一个月,这些猪就要下崽了。
这几天,张清新一直在盘算,按照事先设计的科学养殖方法,一头种猪产下10头小猪应该没问题,30头种猪可以给家里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每当想到这儿,他总是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张清新是鹤壁淇县西岗乡坡袁庄村的农民。在一年前,该村的“中产阶级”家庭人均年收入还只有3000多元,2007年已经递增至4000多元,村里有很多像张清新这样“逐渐走上富裕道路”的村民。
村民们都说,这些变化多亏了一年前来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千万富翁介同彬。
大学生辞职公务员转行当村官
1997年7月,23岁的介同彬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跳出农门,被分配到淇县县城供销社工作的介同彬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当时我一个月能拿五六百元,在县里也算是不错的待遇了,可我总觉得太平淡!”畜牧专业出身的介同彬一直为不能学以致用感到遗憾。
2002年,淇县县委在全县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介同彬认为,实现自己抱负和人生价值的机会到了,他辞掉了供销社的工作。“我是学畜牧专业的,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所学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儿?”2002年,介同彬担任了原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决定依托淇县畜牧业较强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村里的粮食资源搞养殖。
率先致富成了村里首个百万富翁
不料,大伙儿对这个“不务正业”、“被城里淘汰”的大学生村官并不买账。介同彬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率先致富,这样才有说服力。“当时村里有个养猪场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我就决定先从这个没有一头猪的养猪场干起。”介同彬说,盘下整个场子约需150万元,好在猪都是一年多后才能出栏,这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来筹集资金。
随后,介同彬从郑州牧专请来了知名教授常年在猪场担任技术顾问,又从华中农业大学高薪聘请了两名研究生、6名大专生,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仔猪成活率达到99.8%,生猪出栏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