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大学生农民不简单:啥稀罕种啥

2024-09-20 11:17本站原创浏览:5914次

回村3年,引进11个新品种,推广9项实用新技术,啥稀罕种啥

  ——“大学生农民”就是不简单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9月30日,晨曦初露,茌平县贾寨乡侯楼村侯发然、侯磊父子俩从房顶卸下39条装满黑花生的编织袋,码放在门洞里等待装运。“有个济南客商说好上午要来拉,我们天刚亮就起了床,忙活快一小时了。”25岁的侯磊扶了扶眼镜,满脸汗水。

“小磊种地3年多,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每年都有10多万元进账,比我强多了。”皮肤黝黑的侯发然瞅着儿子笑得爽朗:“2个冬暖大棚,到手6万了;2亩黑花生收了1500多斤,少说也得1万块;还有24亩6分药材和6亩玉米,今年收入下不来十五六万。”

现年65岁的侯发然,17岁高中毕业开始种地。说起10年前的生活,他面色凝重:“当时种6亩地,年头忙到年尾,刨去‘三提五统’和各种杂费,剩个八九百块就不错了。特别是过麦难熬,镰刀割、草绳捆、石磙碾,再加上扬场、合垛,麦子入囤,天越热越要下地,人都得脱层皮。2002年,侯磊上高中,全家6口人留下2000斤口粮,其余小麦全卖了,加上一头小牛,好歹凑够了1900元学费。”

2006年,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农民种地不仅不再交钱,还有一年比一年多的补贴,头一回领到补贴那天,侯发然兴奋得一夜没睡着。那一年,他也领教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威力,6亩地收完竟然不到2小时。尝到甜头的老侯开始从周边村民手里租地,到2008年底,达到了16亩6分。

“我是2009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户口回迁侯楼那天,村里炸了锅:大学白上了,这孩子精神有毛病?”侯磊说:“但父亲支持我。他说,别在乎别人怎么说,庄稼地埋没不了你的本事。”

“接班”的侯磊把父亲的摊子越做越大。2009年投资14万元,建起了2个各占地5亩的冬暖大棚;此后连续3年7次租地,又将26亩土地揽至名下,成为全乡种田大户。去年村两委换届,侯磊全票当选村支部委员。

上午9点,收购商赵国军开着货车来了,他给出了每斤7块钱的高价。赵国军说,黑花生种植还不普遍,在贾寨乡更是头一份,大学生就是不简单,啥稀罕种啥。侯磊介绍:“黑花生是从网上看到信息,引进试种的。目的就是闯条新路,给乡亲们作个示范,大家都种,规模自然就大了。”

村支书侯发海说,侯磊回村3年,引进了11个新品种,推广了9项实用新技术和种植模式,收入提高了,土地金贵了,俺村土地流转租金提高到每亩1000元,是以往的3倍多。

“中央对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成了既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也能获得较高报酬和社会地位的职业。我希望村里再多几个像我这样的农民。等大学生当农民不再是新闻之时,就是农业真正发达之日。”侯磊说。

中秋节的天空湛蓝湛蓝,和煦的阳光下,这对农民父子脸上溢满自豪。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