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2024-09-22网络转载浏览:3287次

记者:两千多个。

柳建增:这一个就能存一万斤,基本上我们能存一万吨的姜,基本能满足高端市场。

这些生姜是柳建增刚刚从基地收上来,并铺上了细沙,保住生姜的水分。在12°C-20°C的姜窖,生姜一般能储存两到三年的时间。正是生姜、大蒜这种耐储存的特性,让一些炒家有了可趁之机。为了降低风险,2003年柳建增开始建修冷库和姜窖,加工厂,承包基地,主动参与到这场游戏中来,从各个环节,控制质量和成本。凭借质量过硬,出手果断,柳建增的生姜、大蒜很快打入日本,欧洲等国家的高端市场,年销售额接近3亿元。

然而,2008年,这个行业显现出了它最残酷的一面。国内大蒜价格一路跳水,从1.5元跌到几分钱,缩水近百倍。许多大蒜经销商一招算错,亏得倾家荡产。

苏耿忠:20多年的钱一夜之间没了,老婆不跟了,孩子叫人领跑了。

张军:开着车来存蒜,小车卖啦,还不上账,你人也走不了,你的钱已经赔完了,你的钱不可能全部是自己的。

柳建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存的近七八千吨大蒜无法脱手,亏了一千多万元。

柳建增:大家都赔钱,我们赔了上千万元。那个时候像我们的股市的熊市,所以每个人都逃脱不了。

就在大家纷纷议论,柳建增何时会倒下的时候,柳建增干了一件十分反常的事情。他开始大规模收购大蒜。柳建增的疯狂举动让公司上下,人心惶惶。

徐荣华:囤货的老板有的都外倒的很多,你还在往家买蒜,一般都是,也是觉得心里很嘀咕。我们这种买法到底是什么做法?

陈鹏:担心这个蒜继续掉钱,然后我们手里还有货,自己的货还没卖完你再大批量的进,如果再继续掉的话你不就血本无归了吗。

员工的担心成为事实。柳建增这边在收大蒜,那边大蒜价格还在继续下跌,很多同行都在看柳建增的笑话。

大蒜经销商张曰文:好多人看他笑话,认为柳总有钱说啥的都有,你要的多你赔的也是多。

农民李占英:往河里倒,你没人要了,你扔哪了,扔在大路上也妨碍交通,也不方便,就上河里面倒了。

柳建增不仅疯狂地收购大蒜,更疯狂的是,在所有人拼命缩减开支的时候,柳建增却决定花300万元修建一个脱水车间。仅仅三个月,柳建增一共收购了一万吨大蒜,并全部脱水成蒜片储存起来。

画面中员工正在进行挑选的就是脱水后的蒜片,一般5斤大蒜能够脱水成一斤蒜片,主要作为调味品销往日本、欧美市场。蒜片储存和冷库储存相比,不仅可以将储存的时间延长到7至8年,而且无需消耗电费。柳建增陆续购入大蒜,并计划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柳建增:我们估计到一个周期,农产品的一个周期,从低谷到高峰一般是4到5年,所以我们在价格最低的时候,把这个货加工出来放在这个地方,四五年以后肯定能够赚钱。

然而,柳建增没有想到,3个月后在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一场危机却打乱了他的计划。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台,金融海啸蔓延全球。柳建增的姜蒜出口受到影响,大幅萎缩,而这场危机差点成为压倒柳建增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段时间,柳建增的日子过得十分落魄。

张总:西服这里面一条,里面是白的,西服是灰的,里边白衬子都漏出来了,柳经理那个鞋基本就没见着擦过鞋油。头发都很长都没有理发了,绝对压力很大。

由于赊下的欠款无法及时结清,很多人都不愿意再赊货给柳建增,债主们都坐在柳建增公司的门口,呆着不走。

魏学:有时候抱着小孩很小孩子吃不上奶了,赶紧给我们钱。有的拿着酒,一瓶二锅头喝醉了,然后就耍酒疯。

柳建增愁得连手机也不敢开,经常在附近的山头不停地转悠,想解决的办法。

柳建增:一看你这个电话就是要钱的,所以有的时候没办法关掉了。因为没法解决。一天的话有可能不去工厂。是不是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山上去思索去散步。真的没有办法。

然而这次并没有让柳建增等上四五年。第二年,国内大蒜行情就来了一个大反转。

张平菊红衣:一天一天往上涨,从两块二三,涨到五块七八,到最后涨到六块来钱。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