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广西北海银海区引领农民调整种养结构 从特色农

2024-09-24网络转载浏览:8164次

银海区在引领农民调整种养结构方面,突出对特色农业的培植,近年来致力于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开发,大大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让传统的庄稼地里开满了朵朵富民新花,仅发展大棚设施农业一项,2011年全区农民增收2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600元。

找准政策扶持的“支撑点”

银海区是个农业大区,该区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从2010年开始,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相继出台《2010—2012年大棚农业种植奖励扶持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区财政连续三年拨出专项资金250万元,扶持以大棚农业为重点的特色效益农业。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完善孙东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率先在平阳镇孙东村建立村级无公害蔬菜检测室,现在正引进有实力的农产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路子。

想村民所想,解决大棚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积极与当地农村信用社洽谈,争取专项贷款500多万元,帮助100多户大棚种植户解决资金紧缺等问题。纳沙、启德等强台风正面袭击,该区书记邓昌达、区长蒋同根等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镇村指导防台抗洪,了解受灾情况,紧急拨出100万元对受灾严重的大棚种植户给予补贴,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宁海支书吴荣芬感慨地说,宁海的大棚发展,全靠区镇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目前该区发展大棚种植达1.15万亩,集中连片种植3000亩,总面积和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均位居广西前列,福成镇宁海村被自治区命名为广西“大棚果蔬村”。

打开科技兴农的“致富窗”

科技入户,政府部门当“红娘”。该区抽调农业、水产、林业、科技等部门和各镇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特色效益农业种养技术服务组,深入各镇、村组、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及时帮助解决种养方面的“疑难杂症”,不断提高农民种养水平。

遵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该区向种养户大力推广无公害和绿色生产技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的农产品,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名、优、特、稀”农产品比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该区的农业“三避技术”、“西瓜嫁接苗技术”、“花卉种植技术”、“对虾养殖技术”等农渔种养技术处于广西领先水平,罗非鱼养殖发展模式被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致富经》栏目选定作为南方地区农村养殖致富的典型向全国推广。

铺开产品销售的“畅通路”

一头接市场,一头连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利益保障的“代言人”。该区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目前该区80%以上的大棚瓜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销售出去。如冯辉友大棚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帮助农民销售瓜果近200万公斤。

品牌也是生产力。该区大力抓好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帮助两个专业合作社分别注册了果蔬产品“银友”牌和“上窑”牌商标,为辖区孙东蔬菜基地申请了无公害产地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潜在价值。目前辖区所产的大棚哈密瓜“北海一号”和“西蜜25”,每造亩产1.7万元,大棚果蔬一年可种植2~3造,利润十分可观。

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银海区全区已建成大棚果蔬、名贵花卉、海产品养殖等八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引进了丰岛、田野、金品等具有现代农业规模的示范园10多个。如今,走在银海区广袤的田野上,曾经的传统农业,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奏响了产业发展的铿锵之音,“大棚哈密瓜”、“十里花卉长廊”、“中国西南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已成为最富银海区特色的精美“名片”。

上篇新闻: 西风响,蟹脚痒,专家来教您吃蟹

下篇新闻: 浙江温岭:海蜇幼体人工育苗获得成功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