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绿色情结” 记循化“绿色小康户”
现年44岁的韩伟出生在清水乡下滩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乡土气息的熏陶和贫困的激发使他从小立下了为改变家乡面貌做一番事业的壮志。从1997年开始,他大胆承包村子里南台滩800亩荒地进行植树造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昔日光秃秃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他不仅让山变绿、自己富裕起来,还带动其他周边的村民发展林业走上致富路。为此,他被全国绿委会、团中央、国家林业局联合表彰,成为全国"绿色小康户",还多次被团中央、省、地评为"青年致富带头人"、"致富标兵"、"绿化先进个人"。
改革开放初期,他在县城经营一家大型商铺,由于他勤劳能干、人缘好、经营有方,每年都会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同时还组织本村贫困劳力到新疆等地挖金子当上了远近闻名的"金掌柜",过着衣食无愁的生活。到1997年,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已积累资金三四十万元,成为当地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之一。
事业上稍有成就的韩伟看到很多人承包荒山造林走上富裕道路,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而且自己也富裕了起来。想到家乡也有光秃秃的荒山,精于营生的韩伟,敏锐地感到此中蕴涵的无限商机,便萌发了承包荒山造林的想法,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开拓新的希望。于是,从1997年开始,他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在县政府的帮助下他很快与村里签订了承包30年荒山植树造林的合同,并向村里交纳数万元承包款。从承包荒山那天起,他就在杂草丛生的黄山坡搭了一个小窝棚,卷来铺盖,吃住在这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漫造林征程……
"那片荒山50年代集体大会战都没有结果,你何苦包下来?开你商铺,赚的钱又多,人又舒坦"。"好心人"的劝说,愈发激起了他干好这份事业的决心,面对杂草丛生的荒山坡,他多方调查、考察,结合本地实际,选定了适于家乡种植的白杨树木、花椒等品种。共投入十多万元资金,对整个承包地进行认真规划,然后带领30多个民工到承包地挖坑整地,推土机的轰鸣声在南台滩响起了,修渠道、平土地、建蓄水池、修环山路。每一项工程凝聚着他的心血,编织着他的梦想,实现着他的愿望。
在创事业初期,县、乡政府领导来了,带来了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无偿提供种苗木。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来了,带来了林业种植技术,这些帮助极大地鼓舞了韩伟的积极性,更加坚定了他开发这片荒滩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年就开辟了几百亩荒山,栽上杨树、花椒等树种,昔日的荒山荒坡开始泛绿。
但瞬息万变的市场使这个毫无林业管理经验的汉子在不久之后就尝到苦头。由于缺乏管护等技术,杨树、花椒等树种长势较差,再加上市场因素,经济效益不能显现。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孤身到北京、山西、陕西等地考察。经过考察,他看上了梨枣、美国大雪梨、核桃等经济树种。
2001年,韩伟痛下决心,把原先种下的杨树等300多亩经济效益低的树种全部砍掉,把家里的30头奶牛、500头猪变卖的钱加上银行的贷款,投资几十万元种上梨枣、雪梨、核桃等经济作物,如今所栽植的树种90%以上都是经济林木。为了尽快学到这些林木的栽植和管护技术,他多次主动参加县林业部门举行的林业技术培训班,还从山西高薪聘请园艺专家学习果树裁剪和嫁接技术。技术上的难题解决了,缺水灌溉又成了前进中的"拦路虎"。为此他积极跑项目,千方百计争取资金97万元修建提灌站,一条条管道将黄河水引上山腰,解决了果园灌溉难的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 11年的艰辛付出,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和无尽的喜悦。他承包的荒山如今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几年后,原先裸露的大山每到春天,那香气四溢的杏花、梨花,那迎风摇曳的杨树都在大山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尽情地回报着韩伟和村民们对它的精心呵护。于是,昔日的荒山荒坡开始泛绿,光秃秃的荒山从人们的记忆中一点一点地远去……
目前,南台滩造林面积已达500亩,开挖引水渠5公里。栽植杨树1万株、花椒1.2万株、梨枣1.5万株、肯特杏1500株、美国大雪梨1600株、核桃200株。自2001年开始,韩伟还在经济林内套种循化线辣椒35亩,当年辣子收入达5万元左右,再加上出圃的杨树苗木4.2万株,收入达5.6万元。有了资金,韩伟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08年栽植1万株大樱桃,从山西引进2000株烟富苹果,还试验套种土豆和玉米100亩,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