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捞参人:穿70斤装备下水步步惊心 月赚
今年10月霜降一过,山东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附近社区的捞参人就开始摩拳擦掌,做好准备抓住一年中最为趁钱的两个月时光。比起栉风沐雨的普通渔民,捞参人所要面对的艰险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长期过着水平面以下的生活,虽然在短暂的月季之中有着不错的收入,但却要面临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危险与艰辛。被称为蛙人、猛子的他们,在十几年的深水磨砺中,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梦想有朝一日攒够钱上岸做点营生。
捞参者说下水全身装备七十斤
月挣三四万=年收入
11月10日上午,记者在薛家岛董家河社区见到了今年46岁的捞参人张焕光,从今年10月中下旬开始,他陆陆续续地接到了不少活,下水捞参属于吃季节饭,由于海参要经过长达4个月的夏眠时间,捞参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到6月底,以及10月中旬到12月底这两个时间段。特别是现在,海参在水底下吃食吃得猛,个头又大又肥,正是适合下水捕捞的时节。
在乘船到达下潜地点后,张焕光要换上一身的行头:将厚重的胶皮潜水服套在厚毛衣毛裤外,戴上潜水镜、将乘参的网兜挂在脖子上、穿脚蹼,光是这身行头就四十多斤。
随后他还要将几个铅块挂在腰间,这些铅块主要是用来抵消海水的浮力、保持在水中的平衡。夏天绑上5、6斤(铅块)就够用了,但冬天(潜水衣)里面衣服穿得厚,最多时要绑上三十多斤,有时都感觉喘不上气。张焕光说,下水时,铅块加身上行头的重量已经超过七十斤。
为捞参人提供氧气的是一条连接船上空气压缩机的皮管,对于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这条长达90多米的管道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以前都是背氧气瓶,一是太沉,一身装备加起来要七八斤;二是在水下潜个三四十分钟就要上来换一次,效率太低。张焕光说。
除去刮风下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张焕光一年下水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个多月,外界很多人说我们月收入三四万,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一年的收入,毕竟能够捞参的时候也就那么些天。张焕光告诉记者,现在捞参人的年收入比起二十年前并没有很大提高,当时一个月三万多是高收入行业,但现在就不行了,随便搞点水产养殖什么的就比这个多。
张焕光说,当年附近海域由于野生海参多,即使在海参价格还没涨上去的情况下,给自己打工也会有不错的收益,而随着野生海参数量的大幅减少,现在大多都是给养殖户捞海参,给别人打工,挣的就是个辛苦钱。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薛家岛周边的海域陆续被个人承包起来搞海参养殖,对于捞参人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大。张焕光说,人工潜水捕捞基本上是养殖场收海参的唯一办法,虽然以前也有养殖户尝试放水收参的办法,但收获的海参大都因为缺氧而品相不佳。
张焕光告诉记者,潜水捞海参的具体报酬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基本上是通过口头的协商进行解决。打比方说一个池子规定一天要捞二三百斤参,这是最低的工作量,如果超出一般就给提成,差不多超出一斤给一元钱,干得好一天也能赚上个一千块钱没啥问题。
胆量经验体魄缺一不可
猛子≠专业潜水员
对于潜水深度少则七八米,多则二十余米的蛙人、猛子们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经验、强健的体魄都是从事海参捕捞这项高风险工作所必不可少的。
在通常的理解中,过人的水性和精良的潜水设备应该是保证捞参人在水底顺利作业的关键,但有着16年海参捕捞经验的张焕光水性一般,而且各种潜水设备大多是DIY,潜水服是用自家的胶皮靴、橡皮手套加工成的。而气泵、压力表、安全阀大多也是从拖拉机上就地取材、自行制作的。
现在都是在养殖海区捞参,安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捞参人,胆量是非常重要的。张焕光告诉记者,水底下的情况谁都很难预料,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心里就慌得不行,往往会适得其反,将自己推入危险的境地。
如果说心理素质过硬是成为猛子的基本条件,那么丰富的捕捞经验就是提高捞参效率的保证。
有着几十年捞参经验的董家河村民薛勇告诉记者,早年间除了将捞海参作为主业以外,冬天捞鲍鱼,夏天捞海菜,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薛勇说,现在他们都是给个人承包的海参养殖区捞参,一个经验丰富的猛子一天在海参养殖区可以捞上千斤海参。如何应对暗流、熟知附近海域水下地形以及对于海参习性的了解等等,这些都是捞参人在实践中的必修课,这里面的道道不是一天两天能搞明白的,所以即便是专业的潜水员也不一定能干得了我们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