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油坪村蘑菇出口美国 年销售1亿元

2024-09-23网络转载浏览:5813次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青山环绕,山坳间,食用菌恒温大棚首尾相连,偌大一片。其间,沟渠交错,波光潋滟,与之相映的,还有一幢幢漂亮的农舍和荷叶。冬阳尽撒,眼前一幕,着实令人心动。

这里生产的蘑菇已出口美国,去年销售了一个亿。这不是奇迹,这件事就发生在梓潼东石乡油坪村。

结缘蘑菇

  20年“蘑菇经”融尽酸甜苦辣

女强人,说起“蘑菇经”来如数家珍……这是贾积华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

贾积华,今年50岁,在商海搏击24年。其中,20年和“蘑菇”结缘。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她已带动梓潼4000多农户创收8000万元,每年解决农民工就业40-50人。

贾积华是梓潼县文昌镇先锋村人,用当地话说,属“城里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先后办过厂、搞过药材生意,但终以失败告终。后来,她又辗转东北、山东等地,靠加工卤肉营生,几年下来,手中略有盈余。1991年底,贾积华返回家乡,于次年春天在梓潼县二洞乡大桥村办起了“文华食品厂”,以生产、加工蘑菇为主业,谁知第一年就亏损4.5万元。然而,她并未畏而却步,当年年底又租地40亩种蘑菇,盈利11万元。此后,她每年在梓潼二洞、自强、马迎等乡镇发动农户种菇300亩以上,平均每年为农户创收200-300万元,随着加工业务扩大,她又在大桥村租用了加工厂房。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贾积华因丈夫患病入院,厂子被迫停产。这一年,恰逢全国蘑菇市场一片疲软。有一天,正在市中心医院陪护丈夫的贾积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位安徽砀山朋友请她帮忙收购一车蘑菇。因为给丈夫治病,当时的贾积华早已囊中羞涩,连收货定金也没有。直到几天后,有朋友给她寄了一千元过来。

贾积华告诉记者,当年,仅梓潼全县的蘑菇已发展近万亩。川内大量蘑菇滞销,菇农苦不堪言。短短几个月,她不仅把梓潼蘑菇全部销售一空,还把绵阳、南充、成都、重庆等地的蘑菇销往全国,几个月下来,她净赚了一百多万元。 “这一年,我虽没种蘑菇,但赚的钱的确很多!”贾积华说,赚钱事小,启示颇多。

携手并进

  带动乡亲做成蘑菇大产业

说起回乡创业初衷,贾积华称,当年在安徽砀山看到当地村社家家户户都在做水果罐头等,活儿轻松还能挣钱,便萌生了回乡种菇的想法。

“梓潼资源多,又地处丘区,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植蘑菇!”贾积华告诉记者,二洞乡距县城较远,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然而,由于二洞蘑菇品质、口感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场镇第一次有了OK厅、宾馆和茶楼,来自广东、北京、上海、安徽等省客商还常年驻扎于此等货源。这不仅带动了当地蘑菇产业发展,且还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2003年,贾积华除了还清借款外,手中还积累了一些流动资金。2004年,她收购了梓潼县城边一家破产企业,成立了梓潼县奇恒食品厂,2008年,食品厂改制为绵阳奇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这些年,为扶持种植户扩大生产,贾积华的企业除采取为种植户垫支种子款、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签订按保护价收购产品合同外,还挤出资金来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二洞、自强、马迎等乡镇有8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蘑菇甩掉了“穷帽子”,种菇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20多户村民盖起了新楼房。

同时,她还先后向卧龙镇青春村贫困户免费供应45000元的菌种;向定远乡银河村免费提供2万元的香葱种;向二洞乡大桥村捐赠10000元修公路;“5·12”特大地震后企业筹资5000元到卧龙、黎雅等乡镇慰问受灾户100余户。

“我和农民,就是鱼儿和水的关系,他们受益了,我才会有发展!”贾积华说,20年来和她一起创业的同行们,大多已销声匿迹,有的负债外出至今不敢回家,而她一路坚守下来,靠的就是诚信,不坑农,善待农民。

2005年以来,作为市人大代表的贾积华,还为梓潼县域经济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大力引荐沿海企业来梓潼投资办厂,成功引进了老山磨坊、奥威啤酒等企业到梓潼投资发展。

志存高远

  打造川西“蘑菇第一村”

油坪村,位于潼江河西岸。近日,记者一行从绵梓路长卿站附近驱车约二公里,便来到东石乡油坪村食用菌基地。山峦起伏间,只见食用菌恒温大棚连接成片,四围沟渠交错,波光涟涟,与之相映的,除了泛绿的荷叶,还有一幢幢漂亮的农舍,冬阳斜照之下,蔚然壮观。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