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义山: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雁
2024-09-19网络转载浏览:5167次
东北网3月14日讯(记者 李倩)在双丰镇提起孙义山,认识他的人不多,但没听说过他的人几乎没有。现任铁力市双丰镇双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孙义山,从一位普通农民到现在固定资产达到1200万元的传奇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抢抓机遇,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50多岁的孙义山,总是给人一种自信、沉稳的印象。初中刚毕业时的他曾在家务农,不甘平凡的他,不断寻找商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从小作坊式的稻米加工开始挖到了第一桶金,积攒下了十几万元家底。 1995年,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他认定制米业大有发展前景。经过多方筹资,建起了双丰镇双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他深深了解,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让百姓相信自己,才能更好地带动百姓致富。 艰苦创业,成就优秀民营企业 双河米业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成日加工量200吨,安排50多人就业的地方米业加工龙头企业?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米厂凝聚了孙义山的全部心血。 从1986年开始,孙义山一直从事小型水稻加工,主要是挣加工费。10年时间他从一点一滴开始逐渐积累了十几万元的财富。公司成立伊始,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设备落后。作为创建人,孙玉山没有被困难所吓倒,通过掌握供求信息,大胆地跟客户签订了合同,并收到了客户的预付款,同时经过镇领导的协调,在农发行贷款解决了困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技术人员,淘汰落后设备,加工出来的大米无论品质和口感都深受客户欢迎。从而,企业打开了市场销路,订单不断增加,供不应求。 情系乡亲,成为致富路上领头雁 企业壮大后的孙义山,一面到处联系收购水稻,一面照顾米厂的日常生产和销售。尽管业务繁忙,他也始终没忘记双河村的父老乡亲。#p#分页标题#e# 孙义山一家心里永远装着两件事,一是米厂的发展壮大,一是村民收入的增长。为解决村民就业,他购回大量的技术书籍,给村里年轻人学习。米厂为本村安置了50多名工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村民王立友家孩子上中学,家庭支出多,孙义山安排他在米厂上班,每年收入1.5万元。村贫困户李刚山妻子病重,家里没钱看病,孙义山赶紧送去1000元。几年来,仅减免村民加工费就达几万元。 为了帮村民把水稻卖上好价钱,在孙义山的倡导下,村里2003年组建了绿色水稻协会,60户村民建成了1100亩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为扶持绿色水稻发展,他收购水稻每市斤比普通水稻高0.1元,仅此一项使全村增加收入11万元,人均增收200元。如今,全村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了2200亩。 在双河米业的带动下,村里养殖业解决了饲料问题,促进了养殖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全村生猪存栏达8000头以上,养殖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三分之一。 为了适应市场新的需求,双河米业明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增扩厂房1000平方米和仓库2000平方米,引进新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增加生产能力和仓储面积,更新设备。成功申请两个有机食品认证标识,本着把绿色水稻做精做细的原则,决心打出铁力自己的特色品牌。孙义山表示,将争取在2014年以前年加工能力达到8至10万吨,带动本村60人就业,使双河村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