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香椿:地头野味产业化种植能致富

2024-09-29网络转载浏览:6343次

9月的香椿树有很好的复绿效果(资料图)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香椿适宜在相对贫瘠的山地上生长,用于复绿山体,维护成本较低;本身散发的独特气味能驱蚊虫,无需用化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价值高,有利于当地富民增收。

再过一个月,就是苏州人喜爱的“野味”香椿头上市的季节了。往年,苏州人吃的地产香椿头大多来自野生香椿树,如今这一野味在苏州有了固定的生产基地。近日,在吴中区香山街道墅里社区的渔洋山香椿基地里,第二期共200多亩香椿园启动前期建设,到年底,基地的香椿种植总面积将达800亩,成为省内最大的香椿生产基地。

被称为“黄金蔬菜”、“树上蔬菜”的香椿,富含钙、磷、钾、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粗蛋白等成分,尤其是苏州的本土品种红油香椿,具有枝叶色红、芽苔粗壮、脆嫩多汁、香气浓郁等特点,是清明时节许多苏州人喜爱的时鲜。

尽管有“树上蔬菜”的名头,以前却少有人把香椿当成蔬菜来种植,多是靠野地里、家前屋后零星的几棵,掐来嫩芽品尝美味。在渔洋山香椿基地,香椿才作为蔬菜“落了户”:基地的原址是个采石场,原本裸露的山体上,如今排满了1米多高的纤细香椿树,临近“萌芽期”,香椿嫩芽似乎已“蠢蠢欲动”。据悉,这是基地内第一期种植的香椿,于2010年冬季下地,面积近500亩,再过一个月,它们就将迎来首次大规模的产出。

说起与香椿的结缘,香山街道墅里社区负责人顾卫列娓娓道来。2005年,社区曾试验性地种了10亩香椿,没想到,到第二年清明,采摘下来的香椿头供不应求,当地看到了这一商机,想要大规模发展香椿产业,无奈资源不足,只能作罢。直到2010年,渔洋山裸露的山体需要复绿,当地又想起了香椿:适宜在相对贫瘠的山地上生长,用于复绿山体,维护成本较低; 本身散发的独特气味能驱蚊虫,无需用化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价值高,有利于当地富民增收。

香椿好吃,却有保质期短、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运的缺点,常温下,鲜叶仅能保存两天。针对这一问题,墅里社区配套建设了香椿深加工基地,截至目前,一期40立方米的冷藏室已建成投用。到清明时节,最鲜嫩头茬和二茬鲜叶制成高档礼盒直接上市销售,每斤售价达80元至100元;中后期的香椿则在清洗腌制后冷藏,常年销售。

顾卫列告诉记者,去年是香椿园的启动年,尽管仅有147亩香椿有产出、每亩产量较低,当地还是从香椿产业中获得了超过50万元的收益。“今年,香椿园将有约500亩香椿投产,亩产在去年基础上翻番,收益肯定能大大提升。今年清明时节,我们考虑将部分鲜叶直接送到市区农贸市场,使更多苏州市民品尝到地产香椿头的美味。”顾卫列说。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