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PK赛:放下国企“铁饭碗”养牛闯出新天
2024-11-09网络转载浏览:4900次
找准商机,迎难而上,黄永德终获成功。 1995年,黄永德已过而立之年,他毅然甩掉“铁饭碗”,踏上创业路;1999年,生意上小有成就的他,决定到农村做养牛人;养牛十余载,雪上加霜的事儿,他遇上了好几回…… 但他从未退缩。背着债务,顶着压力,笑对困难是他的生活态度。 2010年,黄永德还清了债务;现在,他的牛群已从最初的31头发展至500多头,他还成了蒙牛集团的荣誉供奶方…… “他的创业路都可以写成一部小说了,曲折、艰难啊。”黄永德的哥哥黄永跃说。 放下“铁饭碗”踏上创业路 1987年,黄永德毕业于洛阳工学院后被分配到洛阳轴承厂工作,端起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几年后,他成为一名工程师,每月能拿100多元钱的工资,住着单位分的房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种安逸的生活。1995年,黄永德决定辞职。“辞职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但,我还是想到外面闯一闯。”他告诉记者。 辞职后,黄永德到武汉闯荡。他做过销售,办过工厂,创业路走得还算顺利。 “无用”花生秧带来新商机 1998年秋,黄永德回到偃师老家,帮家人盖房子。他发现,村里人收完花生后,扔掉了大量花生秧。 当时,村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家有一头牛,吃喝不用愁。同时,政府也提出要扶持菜篮子工程,鼓励秸秆过腹还田。 这么多花生秧,为什么不拿来喂羊或是喂牛?黄永德动了心思。 经过调查,黄永德发现,村里一家一般只养1头牛,最多也不过3头,村里产的牛奶大多卖到白马寺奶牛场。于是,他又到白马寺奶牛场调查。之后,他得出结论:牛奶销路好,养奶牛可行。 当时,洛阳的养牛场并不多,黄永德到北京、西安、武汉等地养牛场考察。他还买来40余本有关养牛的书研读。“养牛也得讲究科学。”黄永德说。 困难全不惧摸索“养牛经” 1999年7月,黄永德开始建仓库、牛舍,采购铡草机、挤奶机,储存草料。“每天灰头土脸,晚上睡在野地里喂蚊子。”黄永德回忆道,吃苦不算啥,难的是借钱,难的是买牛。 当时,黄永德只有6万元存款,但建场、买牛至少需要30万元。把能借的人借了个遍,好不容易筹足了钱,建好了牛舍,买牛又成了难事。当时市场上奶牛紧缺,价钱也高,优质奶牛更是难找。为买牛,黄永德屡次远赴陕西等地。 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买回31头奶牛。为了让牛的饮食结构更合理,他白天喂牛、除粪,晚上看资料、调配饲料。“一年365天,我弟在牛场度过的时间能有340天。”黄永跃说。 遇挫仍坚守创业终有成 2000年冬季,口蹄疫来袭,黄永德的牛场里半数以上的牛因染病无法正常进食,更别提产奶了。“那么多钱投进去了,必须咬牙坚持。”他坚持每天给牛喂药、输液。 那一年除夕,黄永德一个人在牛舍里度过。“一周后,口蹄疫的影响消退了,开心啊。”黄永德感慨道。 生活似乎很喜欢考验黄永德。2004年,奶牛场里的奶牛已发展到100多头,流行热却来了。 “眼看一头头牛倒下,那滋味真难受。”黄永德说,由于用药不当,很多牛流产了,他一下子损失了近40万元。那时,他正在扩建牛舍,资金十分紧张。“眼看着场里的牛吃了上顿没下顿,我真要崩溃了。”黄永德说,那时候,他晚上总是睡不着觉,一直在想如何还债。一咬牙,他把家里的房子卖了,继续向牛场投资。 坚持就有收获。渐渐地,黄永德有了自己独到的养牛技术。2006年,新牛舍建成后,他开始招商,将附近的小养殖户养的奶牛都吸引到自己的牛舍。2007年,黄永德与蒙牛集团合作,成为蒙牛的荣誉供奶方。2010年,他还清了全部债务。 如今,黄永德在伊滨区佃庄镇黄庄村、东马庄村分别设有奶牛场,总占地面积达40亩,养殖奶牛500多头,年收益近60万元。(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马文双通讯员程伟文/图) ■点评 洛阳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王现利:黄永德自主创业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他找准了商机,并能吃苦耐劳、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他具备坚持不懈、乐观豁达、迎难而上的精神。自主创业难免会遇到挫折,但要面对现实,把失败视为转折点,认真反思,蓄势待发,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业。#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