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寻梦、苦学、创业 普安县黄林的养鸡“三部曲”

2024-09-16网络转载浏览:1578次
  寻梦   2003年11月,对普安县江西坡镇白石村农民黄林来说,是一段比较难熬的日子。跑车搞营运几年,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背了3万多块钱的债。讨债的人隔三岔五上门追债,往往是好话说尽了都不愿走。这样的日子怎么会好过呢!   “不可能一直过这种日子,一定要找一条好的生财之路。”黄林这样对自己说。他苦思冥想了好久,一直没想到合适的发展项目。于是决定出去外面闯一闯,看别人是怎么赚钱的。   经朋友的牵线,他来到广东一个名叫金田养殖场的养鸡场打工。   刚到养鸡场,他看到一只只生产线上活蹦乱跳的鸡,十分惊奇地感叹道:“好多的鸡呀!”   以前,黄林在家乡也看到不少人养鸡,但养得很少,不成规模,养殖技术落后,收入不是很好。正如农村的一句俗话说:“养猪为过年,养鸡只为盐巴钱。”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吓了一大跳。惊奇之余,黄林仿佛看到了希望,便下了学技术回乡养鸡的决心。   苦学   金田养殖场是实行按绩取酬的办法发放工资的,即每个员工的工资直接与所饲养的鸡的成活率挂钩,成活率越高,工资就越高,成活率越低,工资就越低。   因为广东的气温很高,养殖场采取脱温的方式养鸡,通过调控鸡房的气温来确保鸡苗有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为此,黄林想:鸡的生活环境与人的差不多,对气温的高低要求也应该与人差不多,只要鸡房里的气温人能更好的接受,那么就更合适鸡生存了。   为调节好鸡房的温度,黄林搬到鸡房里去睡,一天,养殖场总经理陈良忠到黄林负责的生产线检查时,发现黄林在鸡房里睡觉,便问道:“为什么这样做呀!”   黄林把前因后果告诉了陈良忠,陈良忠对他说:“走,去我办公室!”   黄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跟着陈良忠来到他的办公室,陈良忠很客气地说:“坐吧!小伙子。”然后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分别倒了两小杯,对他说:“我工作时间内一般不喝酒,今天就破例了,因为你这种求学和探索的精神实在让我感动了。”   接着,他们俩一边喝酒,一边摆谈养鸡知识,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因为工作在身,黄林只好向陈良忠辞别。告别时,陈良忠拍了拍黄林的肩膀,深情地说:“你只要保持现在这种学习劲头和探索精神,以后一定会大有前途的。”   因为肯吃苦,勤探索,陈良忠也耐心地传授知识给黄林,为此,黄林养殖的鸡成活率在全场是最高的。全场职工养殖的鸡的平均成活率在95%左右,而黄林养殖的鸡成活率最低时为96%,最高时达99.8%,获得的奖金最高时达1200元。   创业   2005年3月,从“社会大学”“毕业”的黄林回到了普安县江西坡镇白石村,筹集了5.6万元建立起自己的养鸡场。创业是艰难的,为了节约资金,他和家人自己动手,出力平整场地,挖基坑,用木材搭建厂房,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仅花6000多元就建起了厂房。5月,第一批2000只鸡苗运进了养鸡场,养鸡场开始了运转。   为了节约成本,养殖两个月后,黄林就把这批鸡出售了,共赚了2.8万元。完善了各项设施,建设了两条生产线。10月,黄林从江西坡信用社贷款4万元增加投入,购进鸡苗4500只进行饲养。这一次,黄林采取“以短养长”的办法破解周转资金短缺的问题,一边饲养这批鸡苗,一边做脱温鸡苗出售,每只脱温鸡从开始脱温到出售仅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生产一只脱温鸡可赚5元左右,时间短,见效快,虽然收益不多,但能使投入的资金迅速回笼,保证养鸡场的资金链不断裂,推动养鸡场的迅速发展。   在养殖技术上,黄林采用广东先进的房式养殖方式,集中消毒杀菌,统一喂食,每只鸡饲养52天就可出售,饲养周期比传统养殖方式缩短了8天,而每只鸡的重量却比传统养殖出来的鸡重两斤左右,利润达10元-11元。   虽然黄林生产的鸡销量一直不错,但他考虑得更长远,为避免市场因素引发鸡价下跌,他学习腌制鸡肉技术,试着生产腌制鸡肉到兴义、兴仁、盘县等地销售,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为带动广大村民致富,2006年,黄林在白石村成立了养鸡协会,自己担任会长,定期进行交流和座谈,向村里热衷于养鸡事业的农民传授养殖知识,目前,该养鸡协会共有会员55名,全村养殖大户20多户,有养鸡生产线20多条,这些养殖大户养鸡都在4000只以上,全村成了普安县赫赫有名的养鸡专业村。 #p#分页标题#e#  如今,黄林的养鸡场共有5条生产线,有工人7个,养鸡2.7万只,年收入20多万元,成为了普安县第一养殖大场,黄林已成了普安县第一养殖大户,引来了不少养殖户到场参观学习。   “今后要在养殖规模上有所突破,在鸡肉腌技术上有所突破,使养鸡场得到更大的发展。”黄林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