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市场引领现代农业一——市场竞争

2024-09-25 23:36本站原创浏览:1352次

1992年 8月,渤海湾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潮汛,在那次潮汛中,涌向海滩的不仅仅是海水,还有铺天盖地的海蜇,这让当地农民感到的是一种不详的预兆。

山东省沾化县王尔庄村村民 王清民:“海蜇能把鱼虾吃掉。它本身上面有一种黏液,有一种毒,虾或鱼碰到它就死掉了。有一种不祥的预兆,就害怕了,这个东西这么大 。”

当时的渔民很看重鱼虾,海蜇则是百无一用,但这场潮汛却引起了70多公里外一个叫田明军的人的注意,并把当地的农民卷进了一个历史的潮汐中。

田明军是山东省沾化县王尔庄村人,村里人多地薄,田明军和很多村民一样,靠在渤海边的渔村收海米卖海米为生。在那次海蜇汛突然到来的时候,田明军凭着一点对新鲜海蜇的粗加工技术,请渔民帮着捕捞,就地进行粗加工。

山东省沾化县王尔庄村党支部书记 田明军:“我第一次卖到河南的商丘,商丘拉了一车,就是一万多斤,就说我卖了18桶,就挣了18000块钱,就把那18桶,整个我那一车货成本都赚回来了,所以那个差价非常大,卖到17块钱一斤。两块钱一斤的成本,卖十七块钱,差价15元钱。”

田明军赚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只有400多户人家的王尔庄村,一些乡亲放弃了海米生意,开始到沿海各地收购海蜇,就地加工后拉回村里再卖出去, 4年的时间里,王尔庄人在熟悉市场的规律,也使并不靠海的村庄,变成一个海蜇集散地。

田明军:“出口到了日本和韩国以后,一市斤卖80块钱,他们就吃这个,这个就不要了,就要一片片这个。”

1996年5月,就在王尔庄人风风火火地准备大干一场时,海蜇的市场行情竟一落千丈。

山东省沾化县王尔庄村村民 王清民:“那不是要命了吗,那个价格,一下子跌到2元钱左右,面蜇,30元钱的海蜇,跌到2元钱左右一斤。”

王尔庄人的心理底线被迅猛的市场潮汐击了个粉碎。那一年,大量进口的海蜇冲击了国内市场,王尔庄人被打得一败涂地,许多人血本无归。

山东省沾化县王尔庄村村民 王清民:“100%的海蜇加工户,都亏本了,一家能亏二三十万,多的能有四五十万,通过那次教训以后,又认识了国外的海蜇,国外的海蜇加工出来便宜,口感和质量还是不错。”

从此,王尔庄人理解了竞争的含义,知道了王尔庄的海蜇和世界的海蜇市场息息相关,从此,他们开始走出渤海湾,追着蜇汛走遍天涯海角, 直接到国外收购海蜇,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省沾化县王尔庄村村民 王书新:“在盛产期,我们村里50%以上的人,都要直接到产地来,我们要亲自加工。”

田明军:“在国内的差价,赚能赚20%的利润吧。要是国外就能赚到40%的利润。”

2006年,已成为王尔庄村党支部书记的田明军,遇到了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在越南有一个货值一千万元的海蜇加工单子,虽然村里去了不少人,但对方还是把单子给了日本的大公司。

田明军:“越南人说你不是公司你是个人,不跟你打交道。在正常的情况下,有公司有个人,他不跟个人谈,他和公司谈,宁可他那个货低一点,那个单子要是接下来的时候,最起码挣700万,就是那一次的那个货能挣700万元,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在越南收购加工海蜇的失败经历让王尔庄人大梦初醒,村里80个海蜇营销加工大户联合起来,毁掉了小舢板,开始打造航空母舰,2006年秋,他们成立了一个注册资金达1亿元的王尔庄海蜇实业总公司,对在外加工的海蜇按股份分配,风险共担。

王清民:“一家一户收过来,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做国外的话,国外都是大公司,动用的资金都是上千万,你要是一家一户根本办不了,成立公司可以把资金合拢起来,可以和外国人竞争。”

田明军:“在国外,在这一个区域加工海蜇,比如说,我这能出1000万斤,你能不能要得了,咱考虑1千万斤多少钱,要是5元钱一斤,就是5千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咱有钱了,好,我包了,我可以在这个地方加工,你别找别人了,你出多少货我收购你多少货。”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