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双提升" 千家万户引上
10月28日,在全省“双提升”工作现场会上,一场精彩的“农业嘉年华”让人大开眼界。香脆可口的糖炒银杏果,银杏叶保健茶,能强身健体的大蒜油、大蒜软胶囊、黑大蒜,出口海外的珍贵观赏金鱼……精彩的背后,是一群懂科技会致富的现代农民,是一批敢于带头创业、乐于带领致富的党员创业者。
2006年以来,我省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发展致富能力”为内容的“双提升”活动,使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成为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手工作坊向现代工业蜕变的“主力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把党员培养成发展致富的“领头雁”
曹从信是邳州市港上镇前湖村村支书。从前的前湖村,全村人均不到一亩地,粮食仅能够温饱。曹从信种植草莓发家致富后,没有忘了乡亲,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和课堂讲授、现场传授、上门补授、能人代授和互教互帮等多种形式,向农户传授实用技术和信息,建起行业协会,还组织25万元担保资金帮助贫困户迈出创业第一步。目前,前湖村已种植草莓10000亩,带动了其他四村甚至邻近的山东省2000亩土地,全镇草莓总产值已接近2.2亿元。
把党员干部推向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带头创业致富,引领一方发展富民,是“双提升”活动行之有效的一大亮点。在新沂市,一系列“国”字头、“省”字号的现代农业园区——万亩设施瓜菜示范园、万亩花木精品示范园、万亩优质蜜桃园、亿羽肉鸡产业园,就是农村党员干部创业生态设施农业的主阵地。南通市加大对农村党员经纪人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党员经纪人发展能力和共富意识,积极放大经纪人发展新产业的引领作用和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骨干作用,呈现出“优化一支队伍、升级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良好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各地共扶持和引导14.8万名农村党员干部成功创业,带动250多万农民就业;培育种养示范户12.6万户,辐射带动153.6万户农户.一大批党员干部成为“双提升”的领头雁。
把科技培训打造成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大丰市,农民想学技术有3大阵地——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现场教学的“田头学堂”,农技专家担任讲师的乡村讲堂,通过远程教育和富民网络大学上的网上课堂。在邳州市,隶属不同产业的农民则可以参加大蒜、银杏、设施蔬菜、板材家具、观赏鱼、家禽等六大产业的分类培训,接受拔尖人才、乡土人才、客座教授、培训讲师团的辅导。
围绕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徐州市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企业管理、项目运作、金融信贷等专题培训成为党员农民企业家的必修课。宜兴市依托互联网,建立以视频课件点播为主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网站,通过“点对点”专家技术辅助、“线对线”专家答疑解惑、“面对面”远程互动交流,及时传递实用知识和信息。
面对农村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盐城市、南京市江宁区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党员企业家到日韩培训,培养开放意识,开拓国际市场。党员企业家王福华多次赴美国培训,并拿到MBA证书,其企业生产的板材成为鸟巢专用板材。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充分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使实用技能培训成为最好的福利、最有效的投资,惠及每位基层党员和干部。目前,全省建立各类教育培训基地18.2万个,编制培训教材、课件8.3万种,发放教材339万件。
把新型组织发展为科技致富的“新引擎”
官湖镇新华村有一个由党员汤继友带头创办、4000多农民加入的东方养殖合作社。它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供种、供饲料、技术指导、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的“五统一”,并将产业链从兔养殖、育种延伸到科研及兔肉深加工,已成为江苏最大的无公害、工厂化肉兔养殖生产基地,年出口量占全国的1/4,合作社社员年增收6.8万元。合作社这一新型的组织形式被社员们称为创业发展“新引擎”。
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协会里、建到合作社里,在产业链上学技术、练本领,通过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学习实用技能。扬州市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组织,积极为合作组织推荐党员能人,为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实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党性强、作风正的带头人。全市党员干部共带头领办创办合作组织600多个,带动农户11万人。(郁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