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上榜网
PC版

华容区技术农民成了“香饽饽”

2024-09-21 12:47本站原创浏览:29次

9月3日,在粑铺社区菁禾有机农业产业园区,公司总经理熊新翔和技术员王厚继正指挥员工,从保鲜仓库运出一箱箱包装好的茄子、丝瓜、辣椒等蔬菜,忙着往几辆外地货车上装,收获的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我一年要来10多趟,已经有二三年了,这里是我的老关系户。”来自汉口火车站直销超市的张姓老板一边帮着打包一边对记者说。

“今天是第二茬收了,我管理的3个有机蔬菜大棚,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1个大棚年纯收入1.5万元不成问题。”公司有机蔬菜管理员许昌新兴奋地说。

今年50多岁的许昌新是粑铺社区小有名气的种植养殖大户,搞肉鸡养殖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今年初,他得知菁禾有机农业产业园正在招聘管理员,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考试,并与产业园签订用工合同,成为新型的技术农民。

原来,菁禾有机产品产业园由老板许昌云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流转土地800亩,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是一家集蔬菜种植、苗木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期建有10个长80米、宽16米、高5米的设施蔬菜大棚,注册“菁禾牌”有机商标,并与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据区委书记刘军介绍,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技术农民,该区针对农民技能缺乏的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下乡培训模式,在乡镇、村设立科技培训服务站,以种植养殖技术为培训重点,已形成乡镇组织人员、场地,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师资、设备,劳动部门负责监督实施、考核发证的“一条龙”培训体系。同时,该区针对技术农民在农业经营中遇到的突发病虫害等难题,成立48支机防队,有队员460多人,并选聘100名农技指导员,专门负责防病和治虫。同时,促成1000多户农技示范户与园区、基地家庭农场建立农技培训联系,成为技术农民。

“以前园区是搭伙管理,雇工人干活,按工时发放工资,自己操心不说,还出现工人工作效率不高、责任心不强、个体监督困难的情况,一度陷入困境。现在有了技术农民,根本不需要监督,效率还成倍提升。”蒲团乡牧门生态种养基地负责人潘卫兵告诉记者。如今,华容区还有产业型、科技型、品牌型、效益型、生态型家庭农场98个,每个小型家庭农场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家庭农场已成为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新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目前,华容区通过推广“致富能手+龙头企业+技术农民”的模式,建成乡镇、村高品质产业园6个,成为构建美丽乡村、推进华容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养殖网小编:帮您寻找身边的新闻热点,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透析畜牧行业,让您更多的了解身边的故事,我们愿真诚的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