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上榜网
PC版

追着儿时梦想找商机的玉米哥

2024-09-26 06:25本站原创浏览:68次

这里是甘肃省榆中县举办的一个水果玉米采摘节。其中,一个环节,让所有在场的观众都看得很兴奋,那就是生吃玉米的比赛。

在规定的一分半的时间里,吃了六根半水果玉米的游客成了当天的赢家。

接下来,另一个环节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其中一位游客摘到了一个重达543克的水果玉米被评选为当天的玉米王,拍出了1200元。

这些环节都是这个叫杨天龙的人想出来的。他也是这个水果玉米采摘节的主办者。杨天龙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水果玉米。

游客:这个水果玉米,我原先以为这个东西只能是煮着吃,今天在这个现场我才知道这个东西还可以生吃。刚刚我也尝了一个,我觉得口感非常好。

说到杨天龙,这个小伙子在周围人眼里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朋友孙金龙:他能全身心的扑在农业上,我觉得他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更多的时候,他不是说是像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就是想做大事业的那种人。

合作伙伴王全林:我觉得他是具有的知识面和他的思想状况,整个一个知识架构,他的一个综合能力,在我所接触这些人中,确实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一个优秀的创业者。

合作伙伴何敬煊:我觉得他真的是很有梦想的一个人,其实我也想有梦想,但是怎么去追寻?他有这样的梦想,不断的追寻这个梦想,我觉得很好。

2008年大学毕业时,杨天龙只拿着3000元钱开始创业,当时在甘肃还找不到一棵水果玉米。5年后的今天,他在甘肃发展了11000多亩种植基地,水果玉米更是被他打造成了榆中县的一个特色农产品销售到了全国30多个城市。

这里是甘肃省榆中县,杨天龙在这里长大。采访期间,记者来到村子附近的这条河边拍摄取景,这时,杨天龙突然盯着草地上的一块石头不走了。

杨天龙:哇!更多。

记者:这是蚂蚁窝。

杨天龙:现在它马上采取应急预案,看,速度快不快。

记者:你是不是对小虫啊,小植物什么都很了解?

杨天龙:这个,我养过。我就拿回去以后放在玻璃杯子里面。

记者:在家养蚂蚁啊?

杨天龙:对,养了两年。

杨天龙的母亲王东芳:从小的时候他就把那个蚂蚁他都养上,瓶子里装上,土装上他就看到蚂蚁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写作文都是从这些事上写的。

杨天龙的母亲王东芳:从小他就喜欢这些感兴趣。

杨天龙的姐姐杨瑞梅:他从小就弄这些,向日葵就是苗,他从那面随便用手指头扣一个回去,他手指头弄一个洞,然后把这个放进去,这就活了。

杨天龙告诉记者,在村里长大的他从来没有向往过繁华的都市生活,就是对蚂蚁、青蛙这些小动物和地里的庄稼感兴趣,并且立志将来就要学习农业。

2003年7月的一天,杨天龙家的院子里笑声不断,父亲大摆宴席,庆祝儿子考上了大学,望子成龙的父亲乐开了花,但他没想到,美梦却在不久之后变成了噩梦。

2003年11月的一天,父亲杨水清收到了杨天龙从学校寄来的一封信。父亲纳闷,杨天龙从来没给自己写过信,有什么话不能打电话说呢?这封信至今还被杨水清锁在抽屉里。

记者:您还把它锁上啊?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嗯,原来他的一些论文,我都一直收着。

记者:全都保存着?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嗯。是。

杨天龙的父亲拿出了那封信,这信长达23页,信的内容是杨天龙请求父亲同意他退学。在信的最后一页,杨天龙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我想问问你,我为什么叫杨天龙?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他这个意思我也知道,他就说是,他为什么要叫杨天龙,就是,他就要飞起来,腾飞起来。

信中杨天龙告诉父亲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回去复读,考一所更理想的大学,以后做一番大事,对得起“杨天龙”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