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上榜网
PC版

在西双版纳养野猪

2024-09-22 09:18本站原创浏览:126次

龚最荣:“因为野猪的话,在客人的心目当中它没有肥肉,只有瘦肉。如果肥肉这么多的话,因为人家就觉得我们不诚信了,那么以后肯定会影响到生意了。”

当初选择版纳小耳猪与野猪杂交,看上的是它的肉质和版纳的品牌资源,可龚最荣却忽视了这种猪最大的缺点,就是肥肉多。向专家请教后,他才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它们杂交四代以上,保证野猪的基因达到75%。

2006年,龚最荣开始培育四元野猪。为让野猪的肥肉更少,每天下午四点,还准时把它们放出来做运动。

用这样的方法,龚最荣足足坚持了一年多,到2007年,野猪的瘦肉率终于上来了,客人们对野猪肉的口味也都赞不绝口。

记者:“这个是什么肉?”

顾客:“野猪肉,野猪家养的,肉质好。”

客人越来越多,问题却出现了。由于农庄的野猪必须整只卖,本地人当天吃不完还可以带回家慢慢吃,外地的游客就没有办法了,经常会抱怨。

龚最荣:“其他的游客之类,从外地来的,他那个肉吃不完,就不好保存,那么就形成一个矛盾了。”

甚至有的客人来时,听说野猪要整只买,就立马扭头走人,这给龚最荣的生意带来不少损失。究竟怎么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

在西双版纳,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烧烤大排档就开始热闹起来。这里有一种当地的特色烧烤——肉干巴,在本地人和游客当中都很受欢迎。说起肉干巴,它的起源还与当地的气候有关。

龚最荣:“西双版纳这边是热带地区,天气比较热。在原始的时候,他们上山打猎,去山上很远,他新鲜肉拿回来的话,可能就要臭掉了,因为这里天气太热了。”

为了便于保存,古时候的版纳猎人就在森林里把鲜肉做成干巴。

龚最荣决定,自己也要把野猪做成干巴销售。这样既解决了保存的问题,又让农庄多了一样有版纳特色的产品。

做干巴,第一道工序就是腌肉,由于调料特别,这个工作一般都由龚最荣的妻子张文秀来完成。

龚最荣妻子:“把盐巴放进去,放盐。盐放好了然后把蜂蜜放进去,然后再把这个放进去。”

记者:“这是什么?”

龚最荣妻子:“这个是我们山上的东西,只是版纳有。”

记者:“这是什么东西啊?”

龚最荣妻子:“这个把它放进去。”

记者:“你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嘛?”

龚最荣妻子:“全部要告诉你呀?不要告诉了啊,那不是全世界都有干巴卖了。不要告诉你。”

腌制只需十几分钟的时间,腌好以后把肉放到火上烘烤,大约半个小时后取下来,在阴凉的地方晾上一天,最后再用火烤上两个小时就制成了。

用版纳才有的独特配方做调料,农庄制作做出第一批野猪干巴。

龚最荣:“我烤了以后还是比较高兴的,我说我也会做干巴了。”

龚最荣想,产品刚推出,大家还有个接受的过程,不如先免费促销一段时间。

2008年5月,一群朋友来到农庄吃饭,在上完菜后,龚最荣又给每桌客人免费上了一盘干巴。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顾客杨建:“他刚刚开始做,他也是试探性的,他送我们吃。”

朋友们见老板热情送菜,都很高兴。可谁知,一顿饭下来,整盘干巴几乎没人动筷子。

龚最荣:“我当时三桌人,三盘一点都没动。”

龚最荣觉得很奇怪,一再询问之下,朋友才道出原委。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顾客杨建:“烟味比较浓,这个吃了之后就不顺口,还有点儿干燥。”

在版纳的烧烤夜市上,牛肉和猪肉干巴一直是畅销的产品。为什么自己制作的野猪干巴,就出了这么多问题呢?龚最荣想不明白,最后,还是在烧烤师傅那里找到了答案。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烧烤店店主:“猪肉干巴需要保持水分,那个不能烘太久。现在需求不一样,而且以前那个柴火烟也多,它燃不起来的话,烟特别多,特别熏人。”

经过师傅的指点,龚最荣缩短了干巴的烘烤时间,并改用无烟碳做燃料。当老顾客再次来到农庄时,他的野猪干巴,味道已经大为改变。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顾客杨建:“它的烟味都减轻了,所以吃起来比较爽口,比较有味道。”

大家都为野猪干巴叫好,龚最荣心里也很有成就感。可是渐渐地,他又高兴不起来了。由于干巴制作起来费料费工,光成本一斤就要一百多元,客人们问了价格之后,都直摇头,这可怎么办呢?

2008年8,州农业局给他下发通知,要求他参加第四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龚最荣觉得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