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大学生村官创业 冲着蝗虫的“钱”景

2024-09-19网络转载浏览:6603次
  蝗虫又名蚂蚱,一向被视为害虫,却被两位大学生村官“请”进了大棚,喂饲料,添水……夜夜守护,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其实,我们是冲着蝗虫的‘钱’景去的。”陈钟和官大燕说起当初创业的想法,直白而简单。  2007年9月,陈钟和官大燕成为内江威远县严陵镇桥里村的村主任助理。  “很多人都说,村官没前途,没出路。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后来我改变了想法,我觉得只要扎根于基层,肯下功夫去干,村官也能干出成绩。”任职后,两人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考察,了解民情。  “严陵镇的26个村,我都走遍了。”官大燕说,因为常下基层,就听到许多村民的“牢骚”。有的想发财致富,却没门路。有的想干点事业,又害怕失败。尤其是部分打工回来的村民,创业愿望十分强烈。  回忆起那些片段,官大燕的表情很凝重:“当时,我们就想改变现状,带动当地村民致富,也是村官的责任。”  “天天上大学生村官网。看到那么多村官创业成功,我心里觉得痒痒的,有一种冲动。”最后,陈钟找到官大燕,说起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两人不谋而合。  经过一番细致的市场调查,2009年初,两人决定饲养“东亚飞蝗”,理由是:养殖蝗虫的投入成本少、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技术简单易学。  选准项目后,两人便开始忙活起来。一边上网查阅资料,另一边还亲自到成都一家蝗虫养殖基地取经。为调查市场,两人还跑了自贡、重庆等地摸行情。“蝗虫适合在农村养殖,好养、利润也高。”两人越是投身其中,越是觉得“项目有‘钱’景”。  2009年8月,占地150平方米的3个蝗虫养殖大棚建好了,两人的“虫王”梦想也终于扬帆。  两个多月后,第一批蝗虫经过五次蜕皮终于成熟。威远一家大酒店决定试用他们的产品。没想到,经此一试,销路从此便打开了,几家高档酒楼都争相订购蝗虫。  “主要是经验不足,首批蝗虫养殖仅收获了成虫近100千克(kg),我们卖到酒店每千克(kg)价格在120到160元左右,销售收入共计2万多元,收回了首期投资成本,还略有盈利。”  谈到未来,两位大学生村官充满了自信。陈钟说:“我们基本掌握了蝗虫养殖的技术,但还需不断探索。”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