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养几个月 反倒能多赚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是山东省乳山市牡蛎收获的季节,这段时间,渔民们会根据当天海水的涨潮时间,确定几点钟出海捕捞牡蛎,养殖户迟明清晨6点出发,不到8点就拉上来1500多千克(kg)牡蛎,今天拉的这些牡蛎可以给他带来近3千块钱的收入。
记者:“牡蛎都是养在笼子里吗。”
乳山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渔民 迟明:“对,对。”
记者:“这一笼里有多少斤?
迟明:“纯的有40多,大50斤,有40多斤。”
记者: “今年的行情怎么样?”
迟明:“还行。”
记者:“还行是多少钱1斤?”
迟明:“7毛到7毛5分, 8毛都有, 不一样。”
牡蛎大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大的卖价稍高一些,迟明的牡蛎刚一上岸就有商贩在等着买,经他们转手后,牡蛎到市场的价格就远不止8毛了。
商贩 蒋敬林:“我往威海拉,今年的牡蛎很贵, 都卖到5块钱3斤左右, 2007年在5块钱4斤,不分公母,它的好坏就看干净不干净,大小怎么样,肥瘦怎么样。”
乳山市属暖温带东亚大陆性气候,近海表层水温和盐度等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牡蛎生长,这里水质清澈,所养的牡蛎个体大、口味好,在市场上十分俏销。
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 孟伟:“上壳,下壳,两边都比较鼓的肥满度比较高。”
记者:“随便砸两下就可以掀开吗?像贝壳一样,这么肥,打开了。”
孟伟:“吃的话这么刮开吃就行了,这么挖出来就能吃了。”
记者:“这生的也能吃吗?”
孟伟:“能吃,就这么吃了,鲜,好吃不腥。”
记者:“需要喝点白酒?”
孟伟:“就点二锅头更好,吃个10个8个没问题。”
牡蛎富含锌、铁等多种维生素,倍受日本、韩国等市场的欢迎,出口量不断扩大。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的年需求量也日益递增。然而,在2000年以前乳山的牡蛎养殖却一直形不成规模。
乳山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渔民 赵信章:“那时养得少, 那时养了几百笼, 四五百笼。”
迟明:“牡蛎要是死了,笼子里剩得不多,一笼只能卖20多块钱。”
过去,乳山渔民养殖牡蛎采用的是春播秋收的方法,即2月份放苗,9月份上市,这样牡蛎的生长期主要在夏季,而乳山由于外海岛屿少,到了夏季风浪较大,遇上台风还会把牡蛎卷走,加上受夏季海水附着物多等因素的影响,牡蛎成活率不高,产量低,渔民的收入上不去。
海阳所镇西黄岛村渔民 宋冬:“过去如果是养小苗的话,海水比较脏,比较混比较脏,小苗下去以后被海水附着物,所以死亡率比较高。”
2000年渔业局带着一些大户外出参观,在烟台、威海等地大伙有了2个新发现,一是那里夏季风浪小,不会对牡蛎生长造成危害,二是因为水质的关系,他们的牡蛎长到半成品的时候光长壳不长肉,这也是当地老百姓发愁的一件事。受此启发,乳山决定改变过去春播秋收的养殖习惯,改为9月份养殖,11月到次年4月收获,买别人的半成品专搞育肥,这样即避开了夏天的风浪,又把养殖周期从原来的8个月缩短到2个多月。
孟伟:“采取了秋播冬收, 春收这种方式, 也就是说9月中上旬从威海, 烟台,荣城等地买来半成品牡蛎,所谓的半成品就是说,牡蛎大小已经达到商品规格,但是它的肥满度很低,这样我们把牡蛎拉回来以后育肥。”
乳山市海区的养殖密度相对较小,水质营养丰富,适合育肥。改变了春播秋收的养殖方式后,9月份育肥的牡蛎,11月开始就可以陆续上市,可是这办法虽好,但习惯于春播秋收的渔民还是有些顾虑。他叫迟明雪,西黄岛村支部书记,在大家迟疑、观望的时候,他带头从威海买进半成品牡蛎搞起了育肥。
乳山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支部书记 迟明雪:“靠咱海上的优势,因为咱这海上没有污染,水质比较好,所以从外地拉瘦牡蛎以后搁在咱这儿增肥,增肥一段时间,三四个月以后,第一是改变口味,第二是增加肥度。”
2000年9月迟明雪从威海买来500笼瘦牡蛎,经过3个多月的育肥,产量果真比原来提高20%,2001年春节前大量上市,每千克(kg)批发价达到1块6毛钱。#p#分页标题#e#
迟明雪:“你比方说拉的半成品是2毛钱1斤,现在卖到8毛钱,又躲过风浪期,集中这段时间又可以增值,你算算2毛钱买卖到8毛钱,这本身就挣6毛钱。”
看迟明雪赚到钱,激起了大家的养殖热情,到2007年乳山市的养殖面积达到2万4千亩,迟明雪的养殖量也从500笼扩大到2万笼,在西黄岛村记者跟随着他的船一块出海拉牡蛎。
记者:“牡蛎饱不饱?”
渔民:“看,这么大。”
记者:“这算饱满了吧,你打开看看有多饱。”
渔民:“你看,好满。”
记者“像这样的价格就好了吧?”
渔民:“对,这样的价格就好,市场上1块2角,1笼能卖40多块钱,四十一、二块钱。”
迟明雪对牡蛎进行育肥不仅能赚钱,还缩短了自己的劳作时间,他9月份从外地买回瘦牡蛎放入笼中,投入海区养殖,11月中开始销售,直到4月份结束,5月到8月风浪大的时候,他不再养牡蛎,而是让海区空闲休整,净化水质,这段时间光照充足,为海水培养了丰富的基础生物,而牡蛎不需要任何人工饲料,所食用的正是海水里的基础生物。
孟伟:“乳山外海有东部黄垒河和西部的乳山河,带进去的一些营养液,饵料生物特别丰富,这样牡蛎育肥增长速度非常快。”
2002年后,牡蛎育肥养殖的模式在乳山市全面推广,每到9月份渔民们就纷纷到荣成、威海、烟台等周边城市购买半成品牡蛎进行育肥,而这些城市由于海水的基础生物没有乳山丰富,牡蛎肉的重量只能占整个牡蛎总体重量的5%-7%之间,为了节省养殖时间,那里的渔民乐意出售半成品。而牡蛎在乳山育肥后,肉的重量能提高到15%-20%,这样的牡蛎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价格高还十分畅销。
宋冬:“今年的牡蛎到市场上鲜食的比较多,因为它比较肥,都不愁卖。”
目前,乳山已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2007年产量达到15.65万吨,产品除销到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提供居民鲜食外,本地还有6个加工企业,他们将牡蛎加工成单冻牡蛎及半壳牡蛎之后,销往韩国、日本等国家,年创汇1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