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居民幸福指数攀升
投资500万元的丰乐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投资5000万元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完成土地平整,将新建680套公租房和150套廉租房近年来,宜黄县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医疗、道路出行等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钱袋子"越来越殷实
伴随着嘹亮的鸣叫声,一只只孔雀翩翩起舞近日,笔者在宜黄县凤冈镇新斜村的蓝孔雀养殖基地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惊叹不已。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经过几年发展,今年养殖基地预计可产孔雀2万只,带动周边40多户农户走上孔雀养殖致富路。
为加快村民增收步伐,该县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从资金、政策、金融服务配套等方面,大力扶持发展水稻制种、烟叶、木竹、油茶等特色产业。今年,该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2.2万亩,白莲种植面积达1万亩,新造毛竹0.12万亩,烟叶面积达1.9万亩,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合作社的帮带作用,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合作社成员创办产业小区或示范基地。如今,该县涌现出棠阴红薯粉丝、圳口高山蔬菜、神岗百合、黄陂豆腐乳等一批特色产品,特色产业让百姓的"钱袋子"日渐鼓起。
健康越来越有保障
"小时候家里穷,吃了不少苦,长大后为照顾家庭和供养孩子上学,只得没日没夜干活。现在孩子成家立业了,本该是享福的时候,身体却不好了,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只好采取保守治疗。自从前两年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每年只需交纳一些费用,就可享受医保,真好。"说起新农合带来的好处,该县七十多岁的揭曼华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像揭曼华老人一样,越来越多的宜黄人正分享着越来越大的民生"蛋糕"。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该县坚持把新农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筹资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个人缴费为辅,今年该县将新农合筹资水平由去年的240元提高到290元,其中财政补助240元,农民个人只需缴纳50元。同时,实行"门诊统筹+住院可报费用按比例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的模式,将乡(镇)、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分别提高到90%、80%,并把精神病、癫痫、糖尿病、心脏病等15种慢性病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确保更多参合农民得到实惠。至目前,该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6.5万人,参合率达98.3%。
出行越来越顺畅
连日来,宜黄县里崇线施工现场,机声隆隆,工程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在对最后一段路面进行硬化,确保如期完工。
为改善出行环境,该县大力推进城市路网体系建设,先后完成了宜黄大桥、六里铺大桥、狮子湾大桥、宜黄大道南延伸段、滨江南路延伸段等重点工程,实现了城区道路纵横交错、连环成网、四通八达。然而,在老城区部分背街小巷,路不平、灯不亮、出行不畅的情况还存在。今年以来,该县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疏通清理、改造下水道600米,新增路灯128盏,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
陈文龙曾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