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行业危机引发的财富爆发
这是郭炳坚住了10年的地方,在他的房间里长年挂着这样一个瓶子,这个瓶子连接着他的千万财富。
这个声音是从瓶子里发出的,郭炳坚每天只有听着这个声音才能睡踏实。
郭炳坚:没有这个声音我还睡不着,必须要有这个声音我才能睡得着。
瓶子通过这根管子,连着外面的鲍鱼池,那就是郭炳坚的财富,如果一旦没有了声音,他就会立刻警觉起来。
记者:出现过半夜突然没声音的情况吗。
郭炳坚:出现过很多次,所以我们才要设置这个,来观察。
记者:你都能准确地醒来?
郭炳坚:一般的话都会醒,习惯了,已经陪伴我十几年了。 这就是那根管子连着的鲍鱼育苗池,这是他财富的源头,如果这里出现问题,整个财富链条就会失控,所以他倍加小心不敢马虎。
郭炳坚:那每个晚上都必须出来看的,看它吃料凶不凶。365天,我一般的话最起码的话有350天都在这边。
郭炳坚有三万两千多平方米的育苗池,连接着他自己的鲍鱼养殖场和福建沿海的众多养殖户。他不断扩大着这个财富版图。为了这一天,他在别人的养殖场里义务干了一年,提前预测到了一次行业危机,并从中发现一个巨大商机,他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潜心钻研,终于使自己从一个外行变成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产业带头人。
郭炳坚是漳州市东山县人,原来是当地税务局的一名干部,1992年,为了创业,他辞去了这份让人羡慕的工作。
郭炳坚的大哥:你看他辞去工作,好好的铁饭碗,税务部门还是可以的,尤其在我们这种小地方。
郭炳坚:都不理解,没有一个人赞同我这样。
当时,他一没技术、二没资金,靠什么来创业呢?郭炳坚辞掉工作以后,马上来到当地的一家鲍鱼养殖场做起了义工。白天抢着喂料、换水,晚上,主动留下来值班,他不领一分钱的工资,却成了老板眼里最用心的工人。
每次技术员在显微镜下观察鲍鱼的产卵情况,等技术员走后,他又会悄悄地调出来自己看。
郭炳坚:我们以前的话在鲍鱼厂,育苗的话,育苗室的门都是关的,不让外人看,甚至包括厂里面的工人都不让他看。
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个默默干活,但善于观察的人,会提前预测到一次行业危机,而且在危机之后,迅速成为年赚千万的鲍鱼行家。
郭炳坚:这种颜色的话,就是母的,青绿青绿的,这个黄色的就是公的。这是它的眼睛,这里是它的嘴。
当义工一年之后的一天,郭炳坚突然跟妻子说,要给妻子买一栋别墅,但条件是先得把家里的房子给卖掉。
郭炳坚:把你这个房子先卖掉,我以后赚鲍鱼钱,她那时候不信,以为在开玩笑,她说哪有这么简单。
妻子:我也不同意,当时下海很怕,怕赔本。
那时郭炳坚承诺的别墅,在妻子眼里是一个笑谈,她知道丈夫卖房子一定是要去养鲍鱼,虽然担心,但她还是很支持丈夫的决定。
郭炳坚的妻子:相信他,他工作能力很强,他有工作能力。
郭炳坚:因为我做事情比较执着,我认定的事情我一定要做,甚至要做好,一定要成功。我允许自己成功,不允许自己失败。
郭炳坚养鲍鱼的想法由来已久,他一早做了打算,并且有很详细的计划。他辞职之前,鲍鱼人工育苗已经在东山成功,当时鲍鱼价格居高不下,一斤能卖到200多元,郭炳坚最好的一位朋友就通过养鲍鱼发了财。
郭炳坚:听他说他一年赚了四五十万,那很大很大,所以我也就动心了。 郭炳坚动心,却并不冲动,他慢慢等待着机会,虽然自己没有钱,但他却始终期待着能建一个规模化的鲍鱼养殖场。有一天,机会来了,正是这个机会,让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当时,他的一位朋友正准备和一位台商合作,建一个15亩的鲍鱼场,总投资需要500万元。 郭炳坚很想参与,就拿着卖房子的20万,跑去和朋友商量。
朋友同意合伙,但20万只能占其中4%的股份。他主动要求当上了场长,从那以后,他就全身心的泡在养殖场里,精心养起了当时在南方很流行的九孔鲍鱼。#p#分页标题#e#
1994年,养殖场产出1万斤鲍鱼,1995年达到1.3万斤,销售额300多万。效益越来越好,但郭炳坚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担心,他隐隐觉得一件可怕的事很快就会来临。
果然,1998年6月开始,一场危机在东山呼啸而至。
陈林旭:到了一定的个头的时候就死亡,自然性的死亡。
鲍鱼养殖户 郭东平:每家每户都死,包括育苗厂也有。育出来的苗都死亡非常厉害。
几乎是一夜之间,东山县的200多家鲍鱼养殖场里都传出了鲍鱼死亡的消息。那时东山县的鲍鱼养殖户见面以后,就只聊一个话题。
涂锦城:你今天死了多少个,今天怎么样死了那么多,怎么样怎么样。
郭炳坚:你这阶段养得怎么样了,死亡怎么样了,听说某某家有在死,就这样传开了。
郭东平:死得很严重,严重到可以说全军覆没。
弥漫在整个东山的鲍鱼死亡事件,让鲍鱼养殖户都陷入了恐慌。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郭炳坚悄悄地出发了。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一次出发成了他财富爆发的起点,让他在不久之后,成为福建鲍鱼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他沿着整个福建省的海岸线,从北向南,一路寻找,两个月来回跑了上万公里。当有一天来到距离东山五百公里的一片偏僻海滩时,他欣喜的停下了脚步。
郭炳坚;刚来这边的时候,我经常跟他们那些领导开玩笑,我当时来的第一年这一块地没路,没水,没电,被你们遗忘的角落。很荒,草长得差不多一米左右高。
郭炳坚马上回去和两位股东商量,说自己找到了一个克服危机的途径,但必须去500公里外建育苗场。两位股东不愿意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郭炳坚毅然退出了自己的股份,带着50万只身前往那个梦想之地。
这里是青山湾,当初郭炳坚看中的地方就是这片海滩,他到底看中了这里的什么呢?
原来,在九孔鲍鱼大面积死亡之前,郭炳坚就发现成活率有降低的趋势,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品种在退化,鲍鱼产业存在隐形危机。
郭炳坚:有害怕,假如鲍鱼这样死的话,没换个地方或者没换个品种,鲍鱼就没办法养殖。 那时九孔鲍鱼在东山已经养殖了七八年,大家都在用同一种品种。郭炳坚意识到这个问题还会继续恶化,就跑到厦门集美大学找专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把北方的皱纹盘鲍拿到南方来养殖,这个想法让严正凛教授都觉得很大胆。
集美大学教授 严正凛:因为北方的种要在南方养,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温度,水温的问题。他在北方那边养殖,适应北方那边的水温,而在南方的话水温不适应,度夏就存在问题。
郭炳坚的想法,在大学实验室小范围成功过,但是要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养殖,严正凛说可以一试,至于试的结果如何,他心里也没数。
然而郭炳坚却觉得这正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九孔鲍鱼品种逐渐退化,最后势必会在东山消失,如果能有新品种快速代替,一定会迎来财富爆发。
当东山出现品种危机的时候,他马上选择了在500公里外的青山湾建立鲍鱼育苗场,这里水质很好,没有污染,是育苗的上好选择。
郭炳坚:因为育苗要求水质很严格,水质必须是好的,跟养成不一样,养成的水质还可以差一点,育苗的幼体很小,水质要求很严格,水质是关键,不能有污染的水质。
2000年,郭炳坚在青山湾建了一个占地5亩的育苗场,开始了他的育苗计划。他从北方不同的地方引进种鲍进行杂交,选取适应在南方养殖的鲍鱼。
这些都是郭炳坚曾经试验过的鲍鱼,成百上千次反复的试验,郭炳坚终于看到了希望。
郭炳坚:这是F1,F2,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杂交到第四代的时候,形状就开始变了,外壳的形状就开始变了。
一年以后,郭炳坚的育苗取得了进展,培育出的皱纹盘鲍存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
集美大学 严正凛:我们水产养殖里面,最大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成活率高低,成活率高就赚钱了,成活率低就是没有经济效益。#p#分页标题#e#
2001年,东山的很多养殖场因为九孔鲍鱼的大量死亡,入不敷出,很多人准备退出鲍鱼养殖。就在这时,郭炳坚培育的皱纹盘鲍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希望。
鲍鱼养殖户:他的鲍鱼苗好,他的鲍鱼苗抗病力强,成长长势快,养成的时间比较短。
鲍鱼养殖户:那时候新品种过来成活率很高,然后成活率高,重量比较好,肯定会赚了。
郭炳坚:两公分多,这一个就可以卖到两块多。
记者:像这一包卖下来能卖多少钱?
郭炳坚:这一包的话,一块一个的话,一百块。
记者:不止啊,这一袋的都比一公分要大。
郭炳坚;那像这么大的话,将近两百块(一袋)。
记者:最多的时候你一天能卖多少?
郭炳坚:最多的话,一天卖出一百多万粒。 一公分以上的鲍鱼苗就可以出售了,郭炳坚育的苗要比别人的苗贵30%,但他的苗却供不应求,紧张的时候还得提前预订。
靠着卖鲍鱼苗,郭炳坚2001年就收获了三百多万。此时的郭炳坚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经营自己的鲍鱼育苗场了,但他却主动邀请青山湾的村主任李纪忠入伙,因为李纪忠熟悉当地环境,他们合作更容易扩大规模。
不仅这样,第二年,赚到钱的郭炳坚重新回到了东山,他找到那些在东山鲍鱼养殖圈里有口皆碑的技术好的人,劝说他们和自己一起到青山湾去育苗。大家看到郭炳坚赚了钱,也来了劲儿。
鲍鱼养殖户 陈舜谦:那时候找到一个水质比较好的地方也不容易,大家既然做这个行业,希望发展比较好一点,马上上去了。
做生意的人都抢着做独家生意,郭炳坚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郭炳坚:我要站稳在惠安,如果单靠我一家,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我必须在东山叫养殖户十来个过来,在这个惠安这个地方开发,形成一个市场,他有他的客户群,我有我的客户群,形成一个市场出来了。
原来,郭炳坚意识到,自己一家育苗场,在市场上没有什么主动权。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打出品牌,客户才会主动找上门来。
鲍鱼养殖户 陈舜谦:我们在那边能形成产业群,比如说能在那边扩大影响,客户各方面在外面的知名度会提高一点。
靠着育苗,郭炳坚每年都有稳定的上千万的销售额,在当地养鲍鱼的圈子里,很快就小有名气。然而2007年的一天,郭炳坚却接手了一个即将倒闭的鲍鱼场。就是这个鲍鱼场,给他带来了更大的转机,让他在2009年到2011年两年的时间里,销售额从一千万迅速提升到一个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和郭炳坚走在一起的人叫李显河,这个人经营着很多生意,关系广、实力雄厚。他还在郭炳坚的隔壁开着一个鲍鱼场,但自开办以来,就一直没有赚过钱。
李显河:一年亏一两百万吧,最高两三百万,当时大概三年投了四五百万。
看到隔壁郭炳坚的鲍鱼场红红火火,李显河就想聘请他来管理。郭炳坚却觉得自己并不方便去过问。
郭炳坚:我看他里面家庭成员这么多,我怎么好插手进行管理呢,就没有答应他。
拒绝了李显河,郭炳坚却觉得很可惜,李显河的鲍鱼场占地四千多平方米,如果经营好了,每年会有上百万的收益。思前想后,有一天,他还是主动去找了李显河,说合作可以,但要有一个条件。
郭炳坚:我说不是不管理,而是你里面家庭成员太多,太复杂,我没办法进行管理,你现在让我管理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家里家庭成员只能留一个。
李显河:因为已经下定决心,只有他来搞,可能这个厂才有救,因为一下子找比他专业更好的人可能更难,所以我就跟家里人商量,应该退的辞退掉。 郭炳坚提得直率,李显河也答应得痛快。很快,郭炳坚就全面接手了李显河的鲍鱼场,李显河拿厂作为投资,占22%的股份,郭炳坚占78%,全权负责。
接手后,郭炳坚发现主要问题是种鲍没有精挑细选,就把自己鲍鱼养殖场里一套全盘复制过去。
当年9月接手,到第二年4月,卖出去第一批苗以后,郭炳坚就把李显河叫来分红了。#p#分页标题#e#
李显河:平时也没有管,没有过问,也没有去看,但是分红的时候,他把帐拿出来了,我们就是这样,跟他跟老李,会把帐拿出来,一条一条,流水帐列得很清楚。
在郭炳坚的管理下,两年时间,李显河就收回了之前亏掉的全部投入。虽然不常到养殖场里去,但对于郭炳坚的做事方式,李显河看在眼里,非常佩服,也很感动。
郭炳坚鲍鱼育苗越来越顺利,但心里的梦想也越来越大。
郭炳坚:假如有其他资本大一点的人想过来参与,做成一条龙,我们是比较高兴。靠我一个人,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养鲍鱼技术我还行。
让郭炳坚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梦想很快就有了眉目。2010年,李显河带着几个朋友来见郭炳坚,想给他投资,一起把鲍鱼产业做大。
李显河:这个人除了专业以外,冲劲很大,干事业的冲劲比较大,通过合作这几年,基本上投资效益还可以,后来我们从去年,引进我一些朋友,他们也是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现在开始做产供销这块,加工这一块,产业链加大。
李显河和几位新股东凑了5000多万的投资,郭炳坚的鲍鱼养殖场很快上马了新项目,不仅养起了成品鲍鱼,还收购了一个罐头加工厂,做起了鲍鱼从育苗到加工的全产业链。2012年,销售额突破一个亿。
编导:韩阿娟
摄像:高 元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