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扶贫的金融担当
本报记者 李国辉
通讯员 郭常民 张正祥 闫立丽
“全国扶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两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4年,国家正式认定全州农牧村贫困人口2.99万户、12.5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2.26%。截至2019年末,全州贫困人口减少到279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9%,28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占全州贫困村总数的99.3%。如此显著的脱贫攻坚成效背后,金融支持发挥着巨大作用。
近年来,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聚金融合力,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坚持服务到村、信用到户、资金到人,创新“贷”动,切实推动金融扶贫措施在甘南落地见效。
服务到村
打通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神经末梢”
甘南藏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有效金融服务不足形成了金融服务空白。对此,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把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首要措施,按照“一村一站”的思路,多方衔接协调,采取人行和政府共同推动、村委会实施主体功能、金融机构挂点联系的“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模式,在占全州49.2%的行政村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站,为偏远地区农牧民有效提供了“一站式”农村金融服务。
为彻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依托惠农金融服务站,协调各方推进金融服务点布局,共建成129个基层反假工作站,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968个,其中198个服务点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偏远地区,并在全州七县一市配备了8辆流动金融服务车,在ATM上增设藏语菜单等措施,使51万名受惠群众办理业务平均每人减少了75公里的往返路程。
信用到人
架起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信用桥”
农牧民人口占甘南州总人口的55%,很多农牧民群众对金融的接受程度较低,有些人甚至一生都未享受过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着力推进“诚信甘南”建设,把农牧户信用信息收集管理作为信贷支持脱贫攻坚的“先手棋”,联合甘南州政府开发运行了甘南州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了农牧民群众信用信息动态管理的全覆盖,畅通了银行和农牧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为发放农牧民小额信用扶贫贷款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为进一步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诚信带来的实惠,依托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大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三信”评定工作,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树立重视信用、珍惜信用的良好意识。目前,全州已评定信用乡(镇)8个、信用村325个、信用户10万余人,累计授信34.82亿元。
资金到户
铺就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致富路”
#p#分页标题#e#资金是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对此,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把信贷资金作为支持脱贫攻坚的关键点,坚持重点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将辖内迭部县纳加村作为“扶贫再贷款示范区”试点村,建立“再贷款+信用村+农户+特色产业”的再贷款直通车模式,先后将312万元的扶贫再贷款直接投入该扶贫村,支持村民利用再贷款资金入股,修建了纳加石门原生态大酒店。2019年末,酒店实现净利润49万元,每户可分红金额达8000元,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从不足3000元增长到了1.1万元。经过验收,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纳加村也被甘南州列为全州首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借鉴这一做法,全州已有5个贫困村开展了再贷款直通车项目,并已全部实现了整村脱贫。
为进一步拓宽农牧民脱贫渠道,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探索创建了“再贷款+电商+企业+农户”的模式,利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降低电商企业融资成本,带动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
创新到底
打开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新局面”
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建设,各金融机构依托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的信用管理支撑,不断改进和完善扶贫领域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末,全州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3.41亿元,小额信用扶贫贷款10.68亿元,平均每户农牧民获得贷款5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百分之百全覆盖,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送去了“启动资金”。
为全面消除贫困户信贷支持“死角”,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坚持引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指导农业银行推出“生态文明小康贷”信贷产品,通过资金撬动帮助村民发展种养殖和生产经营。同时,着力解决农牧民抵押难问题,以藏民族饰品和牛羊为抵押物,全州8家农村信用联社推出“藏饰贷”“旺畜宝”等信贷产品,满足了贫困户和农牧民群众的信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