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无奈的招成了赚钱的道

2024-09-20 08:19本站原创浏览:5356次

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当记者打听起一个叫王庭元的人,当地养鸡户的热情比当天38度的气温,还要热上几分。

农户朱友华:“他这个人相当好,我们说的都实事求是。”

农户刘从德:“我也是看重他做生意有诚信。”

农户戴荣华:“这个人最好,最帮人,随便有什么困难找他,他不会怨的。”

他们口中的老好人王庭元,是镇里禽业协会会长。2007年,在他带领下,这个只有200多人的协会靠养鸡卖鸡蛋,销售收入就超过3亿元。可王庭元提起这些养鸡户,说得最多的却是“烦”。

王庭元:“我整天必须要跟他们烦的,包括鸡的饲养防疫要消毒,气温高要降温,鸡蛋的质量,这是必须要跟他们烦的。

在盐城,“烦”这个词,既有心烦的意思,又指折腾的事儿多。为了和农户烦,王庭元一个月花去1000多元电话费,往养鸡户家跑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可如果没了这个“烦”,别说200万只鸡的养殖规模,人均10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就是王庭元本人,也是负债累累。

大冈镇有20多年养蛋鸡的历史,一家人养上二三百只,鸡蛋自产自销。1998年,王庭元看准当地这个产业,把在外打工赚到的20多万元钱全部投入,建了一家禽类饲料厂,打算大赚一笔。可这一投,却把自己投进一张挣不脱的大网。

王庭元建厂不到两年,当地农户纷纷提出,不想再养鸡了。

农户朱友华:“赚不了钱,不赚钱,鸡蛋卖不出去。”

农户戴桂宾:“蛋卖不出去,我们没有办法,就考虑饲料也吃不起了。”

王庭元不信,20万元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他决定自己养鸡,把产业做成了,向农户证明他们是错的。2000年4月,王庭元贷款投资30多万元,养了两万只鸡。可他没想到,不断投钱换来的,不是财富,而是教训。

三个月后,王庭元的鸡下蛋了。当时正是夏天,鸡蛋三天就坏,王庭元赶紧借了车,运到盐城市的沿河路农贸市场上卖,谁知无功而返。

丁红琴:“看着我们卖,他就站在那儿看着我们卖,然后看看,最后看没人,只好走了,车子一拖就走了。”

记者:“驮上他自己的鸡蛋。”

商贩:“对,当然。”

记者:“原封不动回去?”

商贩:“对了。”

夏天天热,买菜的人少,学校食堂也放假不采购,销售量比平时少一半。更让王庭元恍然大悟的,是市场商贩对他说的一番话。

丁红琴:“一个市场,它就在一个家属区的范围之内,它的人流量反正是有限的,不可能整个城市的车都涌到这个菜市场里来卖,菜场虽然是很多,一个菜场却只能容纳这么大的销售量。”

王庭元调查了一下,就算在盐城最大的农贸市场——人民路市场,一星期鸡蛋销售量也不超过1吨,可盐城有上千家蛋鸡养殖户,每星期产蛋近200吨,想生存下去,必须找更大的市场。王庭元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走了一圈,发现大型超市对鸡蛋的需求量大,每天最少要5吨货。回家路上,王庭元寻思着,蛋卖不出去的问题这下子能解决了。

王庭元:“要是我能够把这个合同订下来,我一天可以卖出去5吨鸡蛋,5吨鸡蛋那就是3万多元钱。”

章元军是南京一家连锁超市的采购商,王庭元找他来厂子里看看,把鸡蛋的各种质量认证证书摆满一桌,可章元军默不作声,计算一番,给王庭元泼下了一盆冷水。

章元军:“一个鸡场一天生产600斤鸡蛋,他给我带了10几个鸡场,就是6000多斤,6000多斤对我们来讲,量太小太小了。”

当地市场嫌多,南京的超市又嫌少,王庭元的鸡蛋产量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无奈之下,他想起联合那些对养鸡不抱希望的农户。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王庭元的意料。

当初,王庭元养鸡是为了给农户做表率,农户自然瞪大了眼睛等着瞧,现在的他,卖不出鸡蛋,既没挽回农户的信心,又让自己威信扫地,还欠了30万外债。王庭元的鸡场没起色,没几个农户愿意跟着干。王庭元只得不厌其烦地跑一趟又一趟,有些偏僻的地方路不好走,他甚至要靠划着一条小船过去。

在和农户做工作时,一个始终一言不发的小个子男人,引起王庭元的注意,他叫戴荣华。戴荣华看起来低调,实际上是个“名人”,只是他的出名,实在不怎么光彩。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