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上榜网
PC版

持证残疾人并非都享受补助_

2024-09-18 02:38本站原创浏览:27次
持证残疾人并非都享受补助  本报记者钱波 特约记者陆友荣他,做过篾匠,学过裁缝,尝试搞养殖,虽然失败过,但他不放弃,虽然身患残疾,但他不自弃,凭着一颗志向和恒心,凭着健全的大脑和肯干的双手,他迎来了今天的灿烂霞光。他就是我市东兴镇惠丰村东二组的何士亚。今年54岁的何士亚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右腿残疾,可他从不甘心,自幼家境贫寒的他一心想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曾经,他背井离乡独自在外创业,做过篾匠、学过裁缝,直到2005年,因为孩子,他又回到家乡。出去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在经过市场调研后,他觉得养鹅是个不错的行当,成本低、见效快。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贷了点款,在自家两亩责任田里搭起了大棚,开始了创业路。第一年就养了上万只鹅,也赚了不少钱,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自己对市场的不了解和对养殖技术的不精通,第二年直接亏本,让他一下子不知所措。是继续还是放弃?村领导的建议让他有了新的打算,决定改行,利用现有大棚发展规模养猪。有了上次的教训后,何士亚紧抓市场脉搏和养殖技术,看电视专挑养猪节目,没事就去兽医站请教养猪技术,还特意到新华书店买了好多本关于养猪喂食、防病治病之类的书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把猪养得更好,他都是自己加工饲料,不用市场上的普通饲料。“养猪关键要细心,每一顿喂食都要仔细观察猪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就及时想办法。”何士亚介绍说,现在猪感染一些常见的病都不用找兽医,自己就能解决。为了减少养猪成本,他没请人工,全靠自己打主力,妻子当助手。这么多猪光喂一次就得两个小时,还别谈煮猪食和清理圈舍,因此,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直到很晚才休息。这在正常人都很困难,作为残疾人,他付出的艰辛更是可以想象。为了实现养猪致富的梦想,在猪价最低潮的时候,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在这种事事亲力亲为的状况下,何士亚养的猪不仅又肥又大,成本也大大降低。随着经验的积累,前年,他开始尝试扩大养殖规模,继续流转了一亩多地扩大猪舍,发展大棚规模养猪,目前棚内有肉猪存栏200多头。有人帮他算了笔账,去年出栏300多头猪,毛重6万斤,净收入有10多万元,而今年,随着规模的扩大,他又将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