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大学生“牛郎织女”种菜创业记

2024-10-25 16:37本站原创浏览:2551次

徐传鹏张艳红夫妇在收获西红柿(图)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从大棚管护房上面的小阁楼走下来,先卷起覆在大棚上面的草苫,再到棚里劳作,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在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数百亩蔬菜大棚区,菜农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他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菜、管理,将成熟的蔬菜一筐筐运出,用辛劳换回一沓沓票子。在他们中间,有一对年轻夫妻特别引人注意。提起他俩,整个棚区的菜农都知道。“一对大学生,年纪不大,家都在县城住,放着清闲干净的活不干,跑这么远来种菜,不怕苦不怕累,真是好样儿的!”大家这么夸他俩。

这对夫妻,男的叫徐传鹏,今年29岁,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女的叫张艳红,今年26岁,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两人的家都在县城。大学毕业后,两人先后在当地的工厂打过工,最终选择了来这里种菜,开始了他们的菜农生涯。

“现在哪里找不到轻松活?你们怎肯受这个累?”看着徐传鹏和张艳红晒黑的脸,人们好奇地问道。

徐传鹏告诉记者:“我在一家工厂干过,工资并不低。活儿很简单,即使没有文化的人,经过两三天培训也能熟练操作。但一辈子干这一没创意、二没前途的工作没劲!”于是,他离开了那家工厂。徐传鹏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农、林、牧、渔兴趣甚浓。他曾去过一个蔬菜基地学习种菜,从不怕苦、怕累,他希望能多学一点相关技术,将来能经营自己的农业产业。

2011年7月,徐传鹏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凑足12万元接手了别人经营的这两个蔬菜大棚,张艳红坚定地支持他,辞掉城里舒适的工作,来到高温湿热的蔬菜大棚和他一起创业。他们种了西红柿品种“齐达利”,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左邻右舍请教,或上网查询。在他们居住的窄小阁楼里堆满了各种与种植相关的书籍,边学边干。

徐传鹏是独生子,张艳红更是从小没受过什么苦。现在,两人像其他菜农一样,天天种菜、浇水、打杈、拿虫、摘菜、运菜、卷帘、放帘,忙得团团转。有时,菜生了病,得急着打药,饭都顾不上吃;有时,菜成熟了,摘菜得从白忙到黑。但两人互相鼓着劲,从来没打过退堂鼓。自去年腊月开始,他们种的西红柿一批批、一茬茬熟了,至今已卖出了3万多斤,毛挣6万多元。“除去材料水电等费用,怎么也得两年才能收回成本。只要收回成本,以后就可以放开手干了!”朴实的徐传鹏脸上露出了自信的表情。“以后有啥长远打算呢?”记者问道。“先努力积累资金,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品种、做出特色、形成品牌,还可以搞种养结合,创出自己的棚区!只是苦于没有贷款资质,仅靠自己的原始积累发展太慢。”徐传鹏说。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