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能手接过畲族文化传播第一棒
27岁时入党的宋美琴,如今已是於潜镇铜山村党支部书记。也许是操劳之故,宋美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十几年来,宋美琴获得的多个镇村文明示范荣誉,都和种养有关。
以前,铜山和附近村一样,交通很不方便。后来,乡道、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从村中或者村边穿越而过,致富的坦途从此拉通。宋美琴瞅准机遇,先将村中一个水塘和塘边几亩烂泥地承包了下来,养猪种竹,很快就见效。
“开始也没经验,那时临安其他地方也才刚开始种竹,我们村附近没人种笋竹。我的几亩烂泥地因为在池塘边,发水的时候,竹子和泥地一起塌陷。”宋美琴说起创业的艰辛程度,仍记忆犹新。
池塘要利用起来,于是她养起了鱼。鱼养好了,宋美琴又打起了猪的主意,在池塘边圈了个养猪场。一开始养了几十头,后来把新建的房子也当作了养殖场饲料厂。猪粪产生的沼气作燃料用,废弃物供给池塘边的竹,鱼塘的淤泥清理上来可以作竹肥,就这样,一个立体养殖场建了起来。养殖专业户成了宋美琴的标签,家里收入与年俱增,房子也造了两幢。
凭借韧劲、勤奋和聪明,当然还有丈夫的鼎力支持,宋美琴成功了。村民也纷纷效仿,铜山村种竹遂成风气,一根竹逐渐富了一个村。宋美琴也由铜山村村支委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而作为畲族村的铜山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多少和宋美琴的努力不可分。
作为少数民族畲族的铜山村一直躲在深山人未识,而文化必须薪火相传。乘着今年我市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的东风,宋美琴,这个以前对畲族文化一无所知的女人,又以她的兰心蕙性,开始点燃畲族文化薪火相传的那盏明灯。
铜山村不大,但450人中有150人是畲族,可真正会讲畲族话的只有一家,更别提其他畲族文化了,大部分人早就汉化。宋美琴凭借对音乐的爱好和对劳动的独特感情,她决定从歌声入手,接下铜山畲族文化传播的第一棒。
今年夏天,宋美琴只身赶到畲族县仙霞,向当地畲族老人学起了畲族歌曲。凭着执拗,仗着好学,宋美琴很快学会了一些基本唱腔,并用手机将当地老人唱的版本录下,再对照自己歌唱的版本,每一次学习过程都详细做了笔记,一一修改,直至基本上符合。不到一个星期,宋美琴学会了6首歌曲,连村里上了年纪的畲族老人也伸出大拇指夸奖唱得好、唱得准。
“我知道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还要努力,带领更多的村里人尤其是畲族村民加入畲族文化传播的队伍。”宋美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她要让富裕起来村民唱出他们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