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
PC版

致富经经典创业故事人物:杨龙

2024-09-25网络转载浏览:6403次
杨龙:没经过第二道工序,特别薄,特别薄,到有阳光的地方,咱这样用煎饼挡着的话,都能看到他在干活。

杨龙从小就和煎饼有缘分,母亲就是靠着摊煎饼把他养大的。杨龙为了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在他21岁的时候,也选择了做煎饼。就算当时一张煎饼才赚2分5厘,他也觉得大有商机。但是他周围的朋友们却不这么认为。

钱德财 村民:摊个煎饼能当什么老板,你能行吗孩子?

曲洪义 朋友:这一圈的朋友圈里面,都没有人做这个行业,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大买卖,或者将来能做的买卖来做。

就这么一个不被看好的生意,十年时间,杨龙就把煎饼卖到了大连很多酒店和三百多个农贸市场,并且拿到了六家超市的订单,年销售额达到一千四百多万元,成了大连市最大的煎饼生产商。他还把煎饼的口味增加到了十几种。甚至有人吃鲍鱼还要用煎饼卷着吃。这些变化让周围的人对杨龙刮目相看。

史喜成 工业区负责人:在咱印象当中,煎饼这个东西,就是一种小作坊,家庭的一种小作坊。抱着怀疑这个态度,没想到这个小伙这么有韧劲,把今天这个买卖做得这么大。

房可兴 原同行:刚开始俺都是自己用个小鏊子,从山东家背来的,用个小鏊子,慢慢的摊。这不到现在呢,他家干大了,俺们那些都不行了。

韩雪 朋友:他说你看看我现在煎饼到什么程度了,我去了一看,大吃一惊,这哪叫煎饼,这不是工业化生产?

随着记者采访时的深入了解。杨龙之所以能把煎饼做成年销售额过千万的一个产业,这还与他从小在心里埋下的一颗种子有关。

这里是大连市姚家村的棚户区,曾经是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杨龙从4岁就跟父母从山东来到这里。为了能给杨龙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的父母靠着山东的传统手艺,摊煎饼,卖给村子附近的山东老乡。

杨龙:以前摊的话,就是用这种鏊子摊煎饼。每天我妈妈半夜起来就蹲在这里,烟熏火燎的,呛得满脸都是灰。

杨龙的母亲天不亮就要到市场去摆摊。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为了杨龙,第二天凌晨两点就又要起床继续摊煎饼。

杨龙:我从小,我里就埋着一颗什么种子,我好好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以后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让我爸和我妈过上好日子。

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杨龙做什么都特别认真。他曾经在大连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一个月能赚五千多元钱。然而2003年的一天,21岁的杨龙辞职回家告诉母亲,他要去做一个大买卖。

杨龙:我早晚有一天,什么活都用不着你干,你就在炕头上给我点钱就行了。

王德荣 母亲:我不相信。我想多少钱,还得坐炕头上点。

杨龙说的大买卖,竟然就是母亲天天摊的煎饼。钱德财 村民:我都替他捏一把汗,摊这么些煎饼谁吃,有吃有不吃的,没想到现在这煎饼摊得,确实干得轰轰烈烈。

曲洪义 朋友:他能看到这是一个买卖这是一个商机,这点是别人都没看到的。

谁都没想到,2009年,杨龙就把生意做到了大连一百多个农贸市场,年销售额一百五十多万元。而他赚钱,靠的就是当时只卖两毛钱一张的煎饼。

王德荣 母亲:当时我就是想着,这煎饼有多大出路。我就觉得有的时候我摊煎饼,出去卖煎饼,自己也觉得好像比别人矮一块似的,不想让杨龙再干了。

原来,有一天,杨龙在与母亲闲聊的过程中发现,母亲摊出来的煎饼在村子里一天就能卖出上百斤。这让杨龙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杨龙经过调查发现,大连有800万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山东移民过来的。这些人都有着吃煎饼的情节,这让杨龙感觉到煎饼在大连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这些人在大连生活久了,又有着大连人的生活习惯。为了让更多人喜欢上吃煎饼,杨龙决定改良。他在原料中添加了五谷杂粮,并且让摊煎饼的面糊发酵一天。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