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高山养殖 一年养出100万只鸡
周哲通的“鸡地”一年能养殖100万只鸡(图)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这些天,盲人周哲通很开心,因为他所在的合作社刚刚与一家食品公司签了一份30万只的养鸡合同。这样算起来,2012年他将要养100多万只鸡,预计年产值可达一千多万元。十几年前,喜欢听广播感知世界的盲人周哲通,偶然听到了养本地鸡能赚钱的商机。攀爬到700米的高山上,养下200只鸡,原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能自食其力,却不想十年后,能将其发展成一份令人羡慕的事业 。如今,他开起了合作社,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养鸡,被人称为“泽雅高山上的盲人鸡王”。
“听”来的商机
十几年前,小伙子周哲通因为一场大病而双目失明。绝望之余,他想自食其力养活自己,而不要成为家里的拖累。可是一个什么都看不见的“废人”又能做什么呢?有一天他从收音机里听到,现在很多温州市民都到乡下买散养鸡,本地鸡因此热卖。大受鼓舞的周哲通,决定养鸡。于是,他拿出4000元积蓄在泽雅郑家山的树林里搭起了鸡棚,买来200只鸡苗。这在当时的泽雅,可是一大新鲜事,因为很少有人从事养殖业,更没有人靠养鸡挣过钱。
周哲通给鸡喂玉米、稻谷,让它们到田里、树林里觅一些虫子、草籽吃,这是真正散养的“绿色鸡”。郑家山海拔700多米,山路陡峭,爬坡看不见,周哲通就一边扔石头一边探路;不知道鸡在哪里,就等着天黑让鸡自己进窝;看不见鸡的长势如何,就时不时请附近村民过来看看。就这样过了八九个月,周哲通的首批高山鸡“出山”了,卖得很好。
自此之后,周哲通每年都要养上几百只鸡,不愁销路,还有一些市区人特意开车过来买,令他对高山养鸡信心倍增。
借媒体力量,打开销路
一心想做大事业的周哲通,在2004年扩大了规模,请了工人,一下子养了几千只,不料竟“压货”3000只。靠散客零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周哲通虽然眼睛看不见,却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他喜欢听收音机,会用盲人软件上网。这一次,他选择了向媒体求助。于是,在2005年初,他忐忑地拨通了温州商报的新闻热线。喜讯再次传来,温州商报联合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发起了一场“3000只鸡等你结鸡缘”的义卖活动(温州商报于2005年1月21日详细报道此事),几千只鸡被爱心人士抢购一空。
如果说此前养鸡仅仅是一个盲人的自食其力之举,那么“卖鸡事件”之后,周哲通迎来的是养鸡事业的春天。通过本次义卖活动,周哲通名声大振,他乘胜追击,又一下子养了7000只,并在西山路开出了“泽雅高山生态鸡”专卖店。第二年,继续扩大规模,同时在学院路、下吕浦等地开出5家专卖店。自养自销,红红火火,除了家庭消费外,像酒店配送、菜篮子等大客户也找上门来。
科学化养殖,创千万年产值
周哲通通过上网听广播,清晰地了解着外面的世界,敏锐地捕捉着商机。这些年,温州的熏鸡业做得红红火火,而熏鸡所用的原料——三黄鸡却很多来自外地,他决定要在本土大规模养三黄鸡。
2009年,他与另外两个合伙人成立“哲通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创“公司+基地+农户”的全新养殖模式。由合作社给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指导等,同时签订回收合同,保证一只鸡可以赚一元多。合作社还给每只鸡上了保险,如果一次性有超出300只鸡死亡的话,就会得到保险公司相应的赔偿。
通过这种新模式养鸡,农户几乎不用投入什么资金成本,也没有风险,不用担心鸡卖不掉或死掉。所以一经推出就吸引了28位农户参与。科学化养鸡,与十几年前周哲通的传统养法不可同日而语,喝水是全自动的,喂养饲料也是半自动的,一批鸡大概养70—90天即可出栏。夫妻俩一次性可以养8000来只,而无需请工人。#p#分页标题#e#
周哲通也从具体的养鸡事务中“脱身”出来,主要负责与鸡饲料公司、食品加工企业等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洽谈。他说如今的平台越来越大,是当年那个在深山里为了糊口而养鸡的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为此央视7套还特别做了一期周哲通的专访。
2011年合作社的三个养殖基地加上农户,共出栏近80万只鸡,而在今年完全可以破百万只,预计年产值将达一千多万元。
>>>记者手记
他的世界很明亮
在这个春寒料峭的二月,我又一次来到泽雅周哲通的家,这是一幢三间五层洋楼,很气派,在村子里显得鹤立鸡群。楼上自己住,而一楼就是合作社的办公室。周哲通坐在他的盲人专用电脑前,神态自若地与客户洽谈,那份从心底散发出来的自信光辉会让人忽略他的视力。
不禁回想起8年前的那次采访,住在惨淡灰暗的旧房子里,为3000只鸡的销路沮丧。彼时,他是村里最弱势的,而此时,他成为村民眼里的大能人:“我们眼睛亮的,还不如他这个眼睛盲的。”
在周哲通身上,有一种强于常人的求知欲,他说要适应这个社会必须学会三件事——驾驶、英语、电脑。前二者他已无能为力,那么他一定要学会上网。通过网络,世界于他而言,不再黑暗,而是亮堂堂的。他还通过QQ“结缘”了远在西安的姑娘——毕业于名校的杨蓬,并于去年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尽管学历悬殊,杨蓬说两人沟通完全没有问题,他的知识面很广,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他。
尽管他是一位盲人,可与他交谈,我却似乎能感觉他眼神里那种温州商人特有的坚毅和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