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亭镇“三种模式”力促农民增收致富
黄山新闻网11月6日讯(冯娇娇)近年来,渔亭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富民强村进程,努力推动镇村经济发展大提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增长。
致富能人带动型。考川村村民朱涌峰、刘颖芳夫妇创建獭兔生态养殖园,在镇村领导扶持下,现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4亩,拥有标准水泥兔笼5000个,良种在繁种兔800只的规模,形成饲养规范化、饮水自动化、饲料颗粒化、免疫程序化的完整饲养体系。楠玛村村民汤立平在中国养蛇第一村子思桥村做养蛇饲养工人多年,有着丰富的养蛇经验和先进的养蛇技术,今年在政府引导下回乡创业,投资10多万元新建了渔亭镇第一个养蛇园,现存栏1500多只。朱涌峰、汤立平的成功带动了周边村民发展生态种养殖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
特色产品拉动型。各村利用自然、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本村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第三产业,形成一批“一村一品”、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桃源村依托“桃花源长廊”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农家乐旅游;楠玛村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加大“楠玛创业园”建设,引凤还巢发展工业,以工业带动就业;加强和完善对楠玛林场的管理,积极探索集体林场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营林模式和经营套路,发展一批上规模、效益好的集体林木的种植,保证广大林农增收,还将楠玛水库资源与城市人群的生态休闲需求结合,发展垂钓旅游等。该镇逐步形成特色种植800余亩,獭兔、黑猪、蛇等特色养殖共11000余只的养殖规模,为农民致富寻找到新的突破点。
合作社引领型。山坞养猪大户杨建友、章立敏于2009年成立渔亭助农养猪合作社,该镇积极为合作社提供申请项目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提供技术服务、品种改良和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农民解决养猪常遇的一些问题,为全镇畜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农民逐步走上小康之路。目前,农养猪合作社现已发展成员109人,年饲养量2000余头,能繁母猪120余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